中国零售市场是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中国市场越发达,消费者就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淡定。
世界各地的市场都不一样,有的市场追求精细,有的市场追求优雅,有的市场追求实用,有的市场追求豪华等。中国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购买力和消费者的文化认知能力是匹配发展的。
庞大的市场催生出多样化的需求,当供给不能够为需求提供便利的购买通道的时候,互联网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供需双方的对接方式越来越受到供需双方的重视。
或许,在许多人眼里中国市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市场,少部分现象给人以中国消费者缺乏智慧,中国人没有文化鉴赏能力,中国人的审美能力普遍低下等错误观念,具有这样思想的人并不完全了解中国市场的广度和细节,也是做不好零售品牌的。
我有一言,诸君试听。
语言是文化的切实载体,也是人的思想方式。汉语言无疑是表现力至大至微的精深语种之一。
以个人的浅薄观察,即便是再偏远的角落,也有许多未正经上过学堂却有一身做人处事好学问的老人家,老神在在,受人尊敬,哪里像是没有文化的样子。
大概深明熟用汉语言,便是有文化的中国人,其道德、审美、智力都有坚实的根源和自信,绝非无本无源。
今时今日,凡做零售的企业,不妨高看中国消费者一眼。于人的角度,一分能力即是一分需求,当谨慎揣摩。
到底,中华传统文化从未曾远人一小步,回头还是要花一点时间沉浸进去,文理本一体,方得大滋养。研究中国市场,需要钻研汉语言,读一点经史原典。 若开口便是传统必腐朽之论,且不说慌了门路无益,单自负浅陋一条,也足是可惜了。
资源型经济的市场普遍存在的文化和科技落后现象在中国整体市场中不存在普遍性,中国市场是一个购买力和消费者文化认知能力匹配发展的市场。
如果将中国内部市场进行细分,地区之间也会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不断趋向弥合统一。
市场成熟,意味着消费者的选择权被放大,消费者见多识广,消费者富有经验,消费选择的效率有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喜欢开业时什么都准备好了的零售产品和零售场景,他们没有任何意愿和耐心去等待一个品牌变得成熟,他们的眼里只有两个选择:成熟的老品牌和惊艳的新品牌。
许多品质低劣、价格低微的商品会逐渐被市场唾弃,因为这是伤害买卖双方尊严的事情。
创业这条道路越来越无法“试试看”,也越来越无法“缓慢提升”,市场的期待是新品牌一开始就要具备竞争力,竞争力就是吸引力,吸引力就是品牌。消费者的成熟和绝情是成正比的。创业的门槛从粗糙往精细方向变化。
成熟的消费者向来都是市场的主体,对于创业者来说,好消息是成熟的消费者往往比较宽容,不容易产生交易纠纷;坏消息是他们也非常绝情,因为他们的内心很少会真正原谅糟糕的细节。
当牛排和海鲜的销量在持续增长的时候,方便面、麻辣烫的销量下滑并不能说明市场发展出了问题。
健身卡的销量增长的时候,所谓的保健品的销量下滑也不能说明市场发展出了问题。
市场发展的方向,必定是往更好和更有尊严的方向发展。至少在感性消费的层面,是会给人以更确切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