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大卖场来了一个顾客,点名要买一台大金空调,他是大金的忠实粉丝,还说其他品牌价格再便宜也不考虑,客户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采购标准非常明确。巧了,你就是那个卖大金空调的销售人员,送上门的生意立刻成交。你的产品正好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这种状况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
第二天,一个客户说要买中央空调,而你卖分体式空调,你有没有机会呢?你问他买中央空调的原因是什么,他说他朋友都是用中央空调,你又问他朋友的房子是怎样的?他说住的别墅,再问他住的是什么?公寓房。好了,机会来了,你告诉他公寓房由于层高问题最适合的还是装分体式空调,分体式空调价格低而且后期维护成本小。客户有初步采购标准但意志不够坚定,客户被你说服。你一开始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但客户真正要解决的是天气太热的问题,你通过挖掘客户需求背后的问题(隐性需求)来改变他的采购标准,也达到了销售的目的。
第三天,一位客户一开始就打算买分体式空调,但不确定买什么品牌,去大卖场一看,有这么多品牌,客户有点蒙。第一个接待客户的是格力促销员,他会说:“好空调格力造,买空调要选大品牌,买得放心。”第二个是海尔促销员,他会说:“买空调关键是看服务,我们的安装规范,安装时间最短。”第三个是美的促销员,他说:“买空调最重要的是省电,一天一度电,买变频还要选美的。”最后一个促销员是奥克斯的,他跟客户说:“其实家用空调都差不多,关键还是看价格。”这四个销售人员都很专业,不过他们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根据其独一无二的产品特点或优势,引导客户的采购标准或为客户制定标准。如果最终客户买的是格力空调,除了客户自身对空调采购标准比较犹豫以外,也说明格力销售员基本功了得,能够引导客户的采购标准。
以上客户都是处于冰山上部的显性需求阶段:第一天的客户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采购标准非常明确,直接满足;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客户认为自己知道需要什么,有初步采购标准,但通过销售人员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改变了采购标准;如果第四天来个客户根本不知道该选择空调、电扇还是降温饮料,其就是处于冰山中部的隐性需求阶段:客户存在一些问题或对现状不满(天太热),但他们自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个阶段的客户在表达需求时,通常词不达意,杂乱无章,难以准确地表达或者梳理自己的显性需求。由于此阶段客户对自身的显性需求不清楚或者不愿明说,这就成了考验销售人员能力的时候。当客户说不清楚显性需求时,销售人员需要了解工况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帮其梳理显性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把客户引导到你的产品优势上来。
所谓冰山上部的需求好发现难满足,冰山中下部的需求难发现却好满足,通过有效地挖掘深层次的个人需求,销售也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如图3-2所示)。例如:客户最后购买的是美的,是因为那个导购员热情而有亲和力。客户不愿意明说的深层需求更需要仔细探究,客户说:“你的东西太贵了(难满足)。”客户的潜台词可能是:“这是个大单,我对你不了解,所以很犹豫。”“现在的供应商也不错,一定要用你的,别人会怎么看?”“其实我个人有点想法但不能明说。”
图3-2 如何满足、引导、挖掘和梳理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