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球医药市场战略特征

医药企业不是,也不应该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会在升级产品、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方面存在更进一步的需求,但这些需求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在同一地域被满足。唯有通过国际化的布局,才可能实现这些诉求。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一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机遇,企业应当争取每一个机会,发展自身,扩大收益;另一方面,两个市场在各自特点和未来增长态势上的差别,意味着企业对于不同国家市场应当做到兼顾和有层次,采取不同的布局策略和发展目标。

(1)发达国家市场。

企业的布局应当以北美、日本和部分经济较为强劲的欧洲国家为主,重点应该是打开市场,争取与顶尖企业的合作关系,设立研发体系,获得监管部门认证。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并努力形成一定业务规模和系列产品,力争获取品牌和口碑。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销售市场,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药品研发中心,受益于创新药的自主定价和健全的商业保险支付体系,美国市场整体容量和历年增速都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日本和欧洲市场,因为医保控费压力和仿制药替代计划兴起,整体医药增长放缓,成熟的专科型制药企业或综合型制药企业带来并购机会。

(2)新兴国家市场。

企业应该是抓住市场快速增长的机会,大力推进,力争实现程度尽可能高的本土化。在相关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获取稳定份额,提高知名度,形成持续、丰厚的利润来源。此外,如果条件合适,还可以考虑将原料采购、生产等环节转移到这些国家,获得较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中国市场容量巨大,且增速可观,加之宏观经济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的医药资产仍是全球最具配置价值的资产。

非洲是近5年来保持10%的复合增长速度,整体容量市场达到30亿美元,已成为重要的医药市场。非洲经济崛起带来了生物医药需求,包括优质抗感染仿制药和部分慢病用药。

印度、东南亚市场增长显著,且东盟一直致力于区域标准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和外资投资,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也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