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子贡与孔子有一番对话。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还可以吧!“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人性之常,是“贫而谄、富而骄”。人穷了容易谄媚别人,人富了往往自我膨胀,变得骄横、霸道。有修养的人会觉察到自己的这一变化,懂得克制和收敛一下自己的本性。子贡是当时的有钱人,他大概自以为做得不错了,希望得到孔子的肯定和表扬,于是向孔子说出这番话。
孔子师徒对话是他那个时代人性的写照。时代变迁了,人性变了吗?没有!老百姓讲话:穷人乍富,挺胸腆肚;富人乍穷,寸步难行。人穷了往往活得卑微,人富了往往活得嚣张。过去两千年了,人性没有变化。再过两千年,人性也不会变化。
毛泽东早年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改造自我的过程。完整表达,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自我,主要是改造人自私、狭隘的本性。唯有牺牲小我,方能成就大我。
改造自我,除了学习、反思以外,也需要一些外在的际遇。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谓“动心忍性”,就是震撼其心灵,淬炼其性情,使其既坚且韧,像钢铁一样。
任正非说:“我44岁的时候,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开除,曾求留任遭拒,还背负还清200万债务。妻子又和我离婚,我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
管理一家高速成长的高科技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他整个人都累垮了。任正非“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2002年,华为公司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他深感无力掌控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苦难对人性的砥砺是不容低估的。没有遭遇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处境,没有经历痛彻心扉、夜夜心惊的历程,哪能动心忍性?不光苦难、挫折对人性有砥砺作用,幸运、成功对人性也是一种砥砺。
稻盛和夫先生对这个问题认识得非常深刻。他说:“成功是一种磨难,因为你会掉入我执。只见自己,不见其余。傲气、戾气就来了。看人都是傻瓜,一出口就是训斥。大多数人都破不了这一层磨难,下一次他就失手了。”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按照中国传统儒家的观点,成为圣贤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么,圣贤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成为圣贤?
500多年前,王明阳和他的弟子有过一番对话,专门探讨这个问题。他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全在于内心的纯正。正如同金子,主要看成色足不足,固然斤两也很重要。
怎样才能成为圣贤?主要是学习圣贤的心地。你是桀纣的心地,成就不了尧舜的事业。一般人认为,只要拥有圣贤的知识和能力就可以了。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成为圣贤的关键不在于多知多能,而在于开发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是个巨大的宝藏,它使人人皆可成圣作贤。“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良知良能,与生俱来,不用羡慕别人,人人都有。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高心性,磨练灵魂”。也有人说,人类尚未开垦的最大疆域,是两耳之间的部分。我们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开疆拓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改造客观世界无止境,改造主观世界也无止境!
附记:胸有千万言,下笔也不易!
几年前,内地一帮企业家去香港拜会李嘉诚。席间,大家要李先生讲几句话。李先生只讲了八个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他在其他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这八个字。这句话品了好几年,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于是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真动笔写,还真不容易!一下笔,才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大家知道“看山不是山”的说法,但它到底是谁说的?有人说,这是宋代禅师青原行思说的。再查青原行思,他是唐代的,根本不是宋朝人。再查,这话根本不是青原行思说的,而是青原惟信说的,语出《五灯会元·卷17》。现在写文章的人多,但有些东西也错得很离谱儿。
一个开头就费了这么多周折,后面的内容可想而知。再次体会到,写文章的不易!说这些,意思只有一个: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是谁的就是谁的,要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嘞!拜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