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十一章。先看第一段原文:“子曰:夫易何为者也?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子曰,当然就是托为孔子所说了。易这个东西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学它的目的是什么?在孔夫子看来,那就是“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
什么是开物成务呢?这里面有两个动词,一个是“开”,一个是“成”;有两个名词,一个是“物”,一个是“务”。开就是打开,有些注解说开物就是开发民智,就是开发人民的智慧,这只是说到了开物的一部分,还是比较狭义的。实际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开就是打开,物就是一切事物,天地万物都是这个物。我们把天地万物打开,就像一个核桃,我们把外壳敲开,就可以看到核桃的内部结构。我们人身,当我们把外部躯壳一打开,就可以看到内部的生理结构。那么易道,就有这样一种功能,可以打开事物表面的东西,然后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部结构。这就是开物的感觉,它体现出了我们人对于外界、环境,乃至于我们自身的一种认识功能。这是开物,那成务呢?开物是为的什么?是为了成就务。务,一般的理解就是任务,事务。实际上就是成就我们人生的事业。我们有了前面开物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认识能力,那么就可以成就我们的事业,这是一体的。所以“开物成务”有一个因果关系在里面。
“冒天下之道”,什么是冒?实际上和我们平常讲的意思是一样的,冒就是冒出来,就是出头,所谓“枪打出头鸟”,也只有冒出头来的那只鸟被击中。禅宗里面说“万象之中独露身”,万事万物万象都没有显现出来,突然它露出来了,冒出来了。“冒天下之道”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道理,统统都显现出来,这就是易道的功能。
明末清初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易学名著,叫做《易冒》,作者叫程良玉。这个程先生很有意思,他出身书香门第,但是从小双目失明,那么科举考试做官这一类的事就跟他不沾边了。后来,他下决心钻研《易经》,先后拜了很多老师,最后在一位叫做枯匏老人那里,得受了易道真传,成为在易学的理气象数上集大成的代表人物。当时是明末清初,整个社会还是比较乱的,大家对自己的命运经常都有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的感觉,因此有不少人前来向程良玉求助。而程良玉每每给人预测打卦,无不奇中。到了晚年的时候,他身体多病,有一次病入膏肓,陷入了昏迷状态,就在这昏昏噩噩的时候,他看到两个皂吏来找他,对他说你大限已到,时辰已到,我们请你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程良玉就对他们说,说老实话,我去倒无所谓,我早已明白自己的命运,但是呢,心头还有一件事情没做,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得到了易学的真传,然而现在天下的易学很混乱,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总之把圣人之道都给歪曲了,所以这二十多年来,我发了一个愿,想把自己所理解的易学真传写出来。如果再有三年时间,就可以完成了,不晓得二位能不能到阎王爷那里替我请三年假?这两个皂吏觉得他发的这个心挺好,就说要回头问一下。到了第二天,迷迷糊糊之中,这两个皂吏又来了,说阎王爷准了你三年假啦。这一下程良玉人就醒了,而且觉得整个身体也舒服通泰,日渐一日就好了。他病好以后就闭门谢客,果然用了三年时间,把《易冒》这本书写成并交给一位好朋友替他出版。还没等到书正式刊印,他就去世了。
《易冒》这本书确实也很神奇,其中关于易学的占卜之术,和其它的很不一样。他不是把占卜之术作为小道来研究,而是将其和人生修养、和大道兴废结合得很好,所以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可以说是从明代以来至今,在易学方面的上乘之作。
《易冒》这本书的名字来源,就直接是从“易冒天下之道”中拿出两字,意思是把天下之道,不管是大道小道,通过易这个东西清楚明了地呈现给大家,让其冒出头来,显现出来。所以后面孔子说“如斯而已者也”,不过就是如此罢了!易有什么了不起啊?无非就是这么一点点事情,就是让我们认识世界,然后成就世界,让天下之道显现出来,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