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磨炼员工的反脆弱能力

如今部分新生代员工,在职场上有着较为敏感的“玻璃心”,这其实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1)脆弱的心灵,可能会毁掉的一代

最近听一个朋友公司发生了两件小事情,他和我进行讨论时,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员工越来越“脆弱”了。

第一件事情,是这个公司在工作日傍晚18:30-19:00组织了一个小培训,而且是让员工自愿参加的,然后就有员工投诉,说公司下班组织培训,没有给加班费。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深圳疫情严重期间,该公司员工全体居家办公了一周,其中有两个晚上八点后,一位业务主管与员工电话讨论工作,员工也进行投诉,说涉及加班,要主张加班补助。
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小的不能再小。偶尔多一点付出,就喊喊嚷嚷主张权利,很难想象,这样的年轻人,后续的职业发展前景会怎样?脆弱,玻璃心——可能会毁掉新一代的年轻人! 

(2)要重视员工的反脆弱能力

人的成长,哪有事事顺你心意,如你所愿,公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你的感受。公司是一个商业组织,必然要生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进。而员工,要支撑起公司的发展,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必然要艰苦奋斗。否则,公司垮了,你安身的“家”也没了。

我认为反脆弱能力,是公司甄选、培养员工的一项重要素质。通常我们会称为坚韧性,或抗压能力,又或者皮实耐操。企业的文化气质、员工群体的精神气质,也应该有这一项要求,否则,这个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3)构建培养反脆弱能力的机制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颁奖大会总结出了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其中提到:“迎难而上,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 企业应该构建一种机制,能够筛选、甄别、培养、任用那些有反脆弱能力的人,让这些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栋梁。

比如:

用关键项目去锻炼、识别人才;

把激励资源向那些愿意到艰苦环境奋斗、开拓新市场的员工倾斜;

构建能上能下、能升能降的干部任用机制;

强化价值观考核,有责任感、勇于担当应成为关键的考核要素;

……

企业可靠的员工队伍、坚强的干部队伍,一定是在艰苦的环境、艰难的战斗中砥砺、磨炼出来的。没有经历过风雨,有一些小雨点就大惊小怪的员工,是撑不起企业发展的,也不是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没有脊梁不立,企业没有精神脊梁不兴。立足长远,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打造企业永驻的精神之旗,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企业家、高管、人力资源工作者要花大力气去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