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的中期是从流量到存量,再到客单量,价值体现为精准顾客时代。我们的观点是颠覆企业的不是技术,而是顾客。
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智能化技术,都是大众应用的技术。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者都必须以服务民生、服务顾客为导向,即便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这种盈利的本质也是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因为企业盈利能力的根基是服务于顾客的能力。
尽管流量为王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初级阶段,很多人还是被这个阶段的现象所迷惑,不知道互联网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所以在流量为王的阶段,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消亡率很高。
一些企业家认为连接就是一切,殊不知只有技术/经济层面上的连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心的连接,社会关系的连接,需要有社会/心理层面上的连接。
我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太深,即便是互联网公司,也有传统思维。强调规模经济,强调做大,强调外延扩张,不注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连接。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劣品驱逐良品。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互联网首先是顾客的互联网。互联网的到来结束了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南京到北京,买方没有卖方精”的基本商业规则消失,交易双方信息对称以后,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
我们说互联网颠覆企业,不是指互联网技术颠覆企业,而是以顾客为导向,利用互联网这种工具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我们专项研究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近100年的工业与社会发展进程,结果表明随着每一次技术革命、每一个技术性工具的出现,被颠覆的企业都是不能顺应市场和社会变化进行变革,无法更好地服务于顾客的企业,或者说是无法为顾客持续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的企业。
对互联网技术感到恐慌的企业家大多数没有从本质意义上理解互联网。这些企业家大多被海量的信息所迷惑,没有发现互联网真正改变的是顾客,这种改变不仅让顾客变得更聪明,还让顾客的权利最大化。
互联网是公平、客观的,不会偏向于任何一家企业,只会让更愿意服务于顾客的企业做大做强。担心被互联网颠覆的企业本质上是无视顾客的需求。
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指的是顾客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不变的是我们服务于顾客、为顾客创造更高价值的宗旨。
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做才能打动顾客,而令企业决策者感到迷茫的是产品性能比以前好,性价比高,为什么顾客还是不买账?原因很简单,就是企业仍然没有深刻理解现实的需求,没有了解清楚顾客的生活方式。
近期,我们接触到一些对互联网的发展感到焦虑的传统企业决策者。这些企业决策者对市场发生的变化极其敏感,感受到互联网发展对自身企业造成的冲击,但是他们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接触过一家有着近20年发展历程的传统制造型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板是一位爱学习的人。他这两年四处游走,报名参加各种学习班的培训,学习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
他试图将自己的企业“互联网化”,不惜血本筹建电商部,建立企业订阅号,高薪聘请具有互联网从业背景的专职人员。经过“高人”指点之后,又开始按照电商的市场要求,投入巨资研发新品,历经两年,他发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反而下滑严重,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与我们深入沟通后,他终于明白自己陷入这种怪圈的原因。他说:“我们的企业就是过于迷恋所谓的技术颠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所谓的‘风口’。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风口’就是顾客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