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矜门第的世家大族

“崔卢李郑王”是大家熟知的北方五姓,他们高居于北方世家大族的金字塔顶。崔有清河崔、博陵崔之分,卢指范阳卢氏,李有赵郡李、陇西李之别,郑指荥阳郑氏,王指太原王氏。这五姓七家是北方最著名的世家大族,被当时的社会奉若神明。当时的人如果能有幸和他们攀上亲戚关系,那他的身价立刻就大不一样了。

由于五姓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甚至连他们的生理毛病,也像西子捧心那样被人们所羡慕。例如,太原王氏世代都是酒糟鼻子,号称“齄(zhā)王”,这本是王氏的家族性疾病,但在当时人们看来,齄鼻子却是太原王氏世代高贵的象征。如崔浩看到王慧龙高大的鼻子红红的,就说:“确实是王家的小子”,并当面称赞说:“真贵种矣。”后来,只要有机会,崔浩总是要把王慧龙向其他达官显贵推荐赞美一番。

除此而外,同为门阀,在内部也有高低之分,例如清河崔氏就看不起博陵崔氏。据史书记载,东魏北齐之际,清河崔㥄(㥄读líng,494—554,字长孺,清河东武城即今山东武城人)“自以门阀素高”“每以门第自矜”。有一次他对范阳卢元明(约534年前后在世,字幼章,范阳涿县即今河北涿州人)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意思就是说,在崔㥄的眼中,只有他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才称得上真正的天下盛门,至于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根本就算不上高门。崔㥄的话打击面很大,曾引起博陵崔暹(暹读xiān,?—559,字季伦,博陵安平即今河北定州人)的极大不满。后来,崔㥄多次得罪高澄,高澄终因顾虑清河崔氏的社会影响,而不予追究。

事实上,北朝“崔卢李郑王”等世家大族的社会影响,一直到隋唐时期还没有完全消失。例如,唐太宗曾经借修《氏族志》之机,痛斥崔卢李郑等山东旧门,认为他们“世代衰微,全无冠盖”却仍矜尚门地。唐太宗、唐高两朝,还曾因为五姓不愿意与李唐皇室结亲而大发雷霆,并专门下诏,对崔卢李郑王等“七姓十家”的婚姻进行限制,严令“七姓十家”不得擅自结为婚姻!

唐太宗、唐高宗这么做,一方面正反映出李唐皇室“吃不到葡萄”后的报复心理,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揭示出,北方世家大族因为具有浓厚的乡里宗族基础,所以他们还保持了相当顽强的生命力。与南朝士族相比,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消失,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