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供应链管理关键问题解答与实操方法

6.1 供应链库存与在途呆滞问题解决(数字化打通、计划协同)

  • 数字化打通:通过数字供应链建设,打通企业与供应商的生产、物流数据链路。企业可从后台实时查看供应商生产进度(如是否已投产、生产完成度)、物流状态(如是否发货、在途位置),及时预警延迟风险。例如 2020 年疫情解封后,某广东企业因未打通与外资供应商的数据,采购产品延迟 3 个月到货,若通过数字化手段可提前知晓供应商优先服务大客户的排产策略,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 计划协同:将企业采购计划与供应商生产计划、物流计划深度协同。提前向供应商传递年度、季度需求计划,帮助供应商提前备货;对关键品类,可派专人驻厂盯产,确保生产进度符合约定;同时,通过标准化沟通机制,明确需求变更流程,避免因计划脱节导致库存积压或在途呆滞。

6.2 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战略分解、财务思维、动态调整)

  • 战略分解:基于企业年度战略目标(如增长 30%、开拓新区域市场)分解经营计划,再由经营计划推导采购需求计划。需求预测需紧扣战略,确保与企业发展节奏一致,避免无战略支撑的拍脑袋预测
  • 财务思维融入:需求预测需结合企业现金流状况,采购计划意味着资金支出,需评估企业融资能力与销售回款情况,确保预测的需求在资金层面可落地,避免提了需求却无钱采购的问题。
  • 动态调整:结合历史数据、行业经验值与外部因素(如周期性、政策变化)动态刷新预测。例如季节性产品需根据淡旺季调整需求预测,受政策影响的品类(如新能源相关产品)需结合政策导向调整,允许预测存在合理波动范围,并定期复盘优化。

6.3 销售预测准确率与销售人员考核关联

销售预测准确率需与销售人员考核直接挂钩。销售人员的月度、季度、年度目标本质是销售预测,目标制定需有数据支撑(如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调研情况),而非拍脑袋定目标;企业需在季度末、年末对销售预测准确率进行复盘,将准确率纳入销售人员绩效评估,倒逼销售人员提升预测的合理性与严谨性。

6.4 企业参股上下游企业的可行性与行业实践

企业参股上下游企业具备可行性,且为行业常见做法,核心目的是强化供应链掌控力、深化合作关系:

 

  • 行业实践案例:小米投资大量上下游企业(如电池、屏幕供应商),构建生态化供应链;科达制造通过下游瓷砖厂家参股成为股东,同时投资上游原材料矿山,实现对原材料 - 生产 - 销售全链路的掌控;比亚迪等车企参股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确保核心部件供应稳定。
  • 合作关系转变:参股模式推动甲乙双方合作伙伴”“同路人转变,供应链从线性关系变为网状生态,企业与上下游形成利益共同体,降低合作风险,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6.5 供应商 VMI 模式相关疑问说明

直播中黄太阳老师明确表示对供应商 VMI” 概念暂不了解,未提供相关解析,建议进一步咨询提出该问题的观众(如赵普)明确概念含义后,再展开针对性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