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并准确把握课程的五个点

培训师在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之前,有必要基于学员需求和课程主题既有的理论体系这两个要素,了解并准确把握某一具体课程的五个点,即重点、难点、关键点、切入点和兴奋点。

所谓重点,指的是服务于课程主题的某个或者几个主要部分。

一般而言,某一具体的培训课程,会有一个对应课程整体的重点,而这一重点会由各个章节的重点(也称为课程的次重点)聚合而成。值得注意的是,确定某一具体课程的重点,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课程主题自有理论体系架构内的重点,主要取决于课程主题涵盖的不同层级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因应学员需求的重点,主要受制于学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来自于上述两个因素作用下的重点既有可能是重合的,也有可能是错位的,需要培训师特别注意。

所谓难点,指的是课程主题中彼此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理论推导环节较多的某个或者几个部分。但是,在确定课程难点时,同样需要基于学员的需求,关注那些学员不容易理解、不容易接受或者不容易操作的某个或者几个部分。只有在综合考虑两者之下,所确定的难点才有可能是某一具体课程真正的难点。

关于课程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请参见第四章第二节的相关内容),同样需要培训师能够尽可能准确地把握,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从理论上说,当培训师能够有效并且准确地把握住前面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切入点时,一堂培训课程基本上就能较为顺利地实施。但是,如果从学员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变化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还是有必要重视课程兴奋点的挖掘。

有专家研究发现,成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会有一个曲线变化(如图5-1所示)。

图5-1成人学习注意力曲线示意图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一堂课程中的不同时间点,设置一些能够让学员兴奋的节点。所谓“五分钟一调节,十五分钟一刺激”的说法就源于此。那么,设置课程的兴奋点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呢?

从方向上考虑,不能为了兴奋而兴奋,必须与课程主题有关;

从内容上看,必须是正向的、积极的、通俗的;

从形式上考虑,可以是一个小笑话,一个包袱一个梗,抑或是培训师自身的演绎;

从时间长度上考虑,每一个兴奋点所占据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三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