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治理制度:
流程治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内容:承接战略的要求、公司资源与授权的指示,对流程变革规划的要求、流程运营的要求等。这些要求是流程治理的纲领,作为流程治理日常工作的指引。
具体内容,上节中已经有过案例展示,此处不再赘述。
2.流程变革项目管理制度:
流程变革项目管理流程已经明确了流程变革项目的业务主线条,流程变革项目管理制度主要是对这一线条的补充和制度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
1)流程变革项目等级管理制度:流程变革项目需要公司配套的资源支持,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让资源合理分配,必须对项目进行等级管理,优先保障等级高的,重要的流程变革项目;
2)流程变革项目过程跟进:不同等级的流程变革项目过程管控方式不一样,需要根据业务属性、重要层度、项目难易程度来进行合理的过程管控,目的是确保各类项目都能顺利完成;
3)流程变革项目激励:为了让项目管理闭环,不同等级的流程变革项目激励上不一样。高等级的项目投入资源多,参与人员多,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因此要加大项目激励,确保这类项目能顺利达成目标。对于等级低的项目,也要激励,但是要保证合理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做到合理激励。
3.流程审计制度:
流程审计是指按照规定的周期,对所有的流程进行整体评价,从流程成熟度等级模型要求对流程治理的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并列出需要改进的流程问题。
流程审计是一项非常专业也是重要性很高的工作,一般是每年一次,流程审计的结果要指导来年的流程治理规划工作。
4.流程绩效评价与改进制度:
流程绩效评价主要包含:业务KPI、流程时效与输出、流程风险控制三个维度,是流程治理业务的最后闭环工作,也是影响流程能否持续改进的关键工作。
1)流程绩效评价内容:
业务KPI:业务KPI指的是流程涉及到的关联业务指标,比如计划下达与执行流程的业务KPI是计划达成率。设定业务KPI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流程同业务融合,让流程管理关注业务运行结果;
流程时效和输出:流程本身的时效和输出是流程执行过程的客观反映,主要关注流程遵从度和流程运行效率。主要考核评价指标:
流程时效遵从率=流程执行平均时长/流程规定标准时长
流程输出标准符合率=按要求输出/流程规定标准输出,如果无法量化统计也可以用流程客户满意度评价流程是否按照标准完成了规定任务。
流程风险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KCP)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预防了风险问题的发生,通过风险控制评价来衡量流程对风险的控制作用。
2)流程改进要求:
流程改进问题发现:
通过年/季度为周期,由流程运营部组织的统一流程评价发现流程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同流程owner确认流程问题;
流程owner在管理流程过程中自我总结发现的问题,统一反馈给流程运营部;
其他业务部门通过其他渠道,比如经营检讨会议上反馈的问题,统一由集团运营部收集处理;
流程改进问题闭环处理:
流程问题反馈:业务部门提交问题,或者由其他流程相关部门提交问题给流程运营部,问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流程方案设计、流程执行、流程IT化,流程绩效驱动、组织匹配等问题;
流程问题处理:流程运营部收到问题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协同对应的流程owner通过流程设计、分析、评价等管理过程优化,形成解决方案,并跟踪问题改进效果;
流程问题改进评价:流程改进方案实施后,要要求问题反馈人和流程客户共同对流程运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较好的则关闭流程问题,如果评价不高,则继续优化流程问题;
-------------------------------------------------------
以上内容就是流程治理的核心业务流程与配套制度,为了让这些流程与制度能落地,还需要流程治理组织来承接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