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管理水平日趋精益

自2014年起,网络化继电保护智能运维大数据管理平台已在逐步在城南电网110千伏李家圈变电站、35千伏青年宫及双林变电站试点应用。试点实施成效获得了市调专业上级的认可,并在国网公司专家进行的“五位一体”标准作业程序APP督导调研中获得高度评价。该项目已被列为“五位一体”试点项目推广应用。

(一)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物联网和电子标签技术对二次设备设备建立资产台账,为企业投资决策、资产合理调配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有效的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减少无谓的设备投资和闲置浪费。由系统实现对运维工作的有效监管,减轻变电站资产日常管理的压力,提供标准规范的运维管理流程和方式,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提供了工作效率。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200万元。

(二)管理水平日趋精益

实现全网二次设备唯一性标识,实现继电保护设备从制造、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技改大修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标准化水平。与继电保护设备生产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对板卡型号、生产批次等详细信息的管理,设备管理从装置级深入板卡级,提高设备管理的精益化水平。利用电子标签实现设备操作前校验功能,防止走错间隔发生,防止误碰造成停电事故的发生,并提供设备巡检、检验功能管理,提供标准化模板和规范,提高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的标准化水平和现场管控水平。

(三)实现了“五位一体”机制在班组末端的融合

通过依托物联网技术的二次设备运维智能管理模式在继电保护班组的深化应用,实现了“五位一体”协同管理机制在班组末端融合,运维管控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在专业管理方面的多个关键指标,如:设备台帐及基础资料完备率、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标准化作业规范率等,都有明显提升。未来平台还有望实现与PMS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继电保护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的信息交互,为领导决策及部门管理改进提供科学的支撑建议,可在国网系统内全面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