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规范化管理

人本管理是与物本管理相对的概念。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决定企业的价值取向,决定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我对人本管理的理解就是遵从人心、人性,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进行管理。这里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是管理的主体,人也是管理的对象;二是各种工具、技术、设备、设施都是管理的辅助物,它们不能代替人的作用,更不能凌驾于人之上。我崇尚人本管理,也发现很多违背人心、人性的管理思想大行其道,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伤害了无数员工的心。

很多企业用电脑、自动化设备辅助管理,就忽视人的作用了,这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而是管理者的悲哀。以人为本要求尊重所有人,没有这一基本前提,以人为本就是空话。

那么,有志于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观念先行

企业必须树立员工是企业第一财富的观念,必须珍视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没有人是无用的,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尊重被管理者。人的潜力无限,员工活力无限,问题是很多管理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一叶是私利私心,泰山就是广大员工的激情和潜能。

要做到以人为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管理者不要第一时间对员工动机做坏的猜测。在管理中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员工常常被管理者冤枉。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己管辖的工作出了纰漏,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人的责任,不经过调查,就主观断定是他人的错,企业中发生的管理冤案比比皆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就被这些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给耽误了,自己浑然不觉,员工也不愿说破,恶性循环直至企业死亡。

要推行以人为本的观念就必须革除官僚主义,必须树立管理就是沟通和服务的观念,就必须建立全新的员工观,充分认识员工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体,进而将员工当成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信任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营造让员工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落实行动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落实在行动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制度保证、实施规范。没有制度保证,没有对无视员工行为的官僚主义的制约,员工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还是空话。

落实行动的核心工作就是把信任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在企业“立法”,然后进行情感、情绪管理。管理者要带头培养全体成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只有全体成员有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大家才会融洽相处,才会和谐发展。管理者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对员工发火,把员工想象成坏蛋,企业人人都懂得情绪控制,和谐才有可能。牛根生有一句名言:“98%的矛盾是误会产生的。”有人补上一句:“98%的错误源于‘我’。”管理者都能自律、反省,一个企业的工作氛围不会不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会不高。

既然企业愿意将人本管理“立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执法如山”了。有制度并且贯彻执行,人本管理就一定能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企业文化

人本管理如果不能上升为企业文化,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软约束,就不能落到实处,只是制定制度时的三分钟热度,过了制度颁布的三分钟,一切都归于沉寂、一切又回到当初。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多数成员意志的体现,对所有人都有指引、规范和激励作用,因此,只有上升到企业文化层次的理念和准则才会对企业成员产生持续作用。

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行为规范融入企业成员的意识里,又自觉、自愿地体现在行为上,这时候才可以说,这个企业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

我期待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能真正融入每一个中国管理者的骨子里,那时,企业员工就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