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管理也是打仗的一部分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蒹葭、山林、蘙荟者,比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详解类引】

这段是对“处军”之法的总结。

孙子对处军之法做了两个方面的总结,“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是回顾上文,重复“处军”的基本原则。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蒹葭、山林、蘙荟者,比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是总结了各种需要躲避或高度关注的恶劣地形。

先说处军之基本原则。

好高而恶下。

张预注说:“居高则便于觇(chan)望,利于驰逐;处下则难以为固,易以生疾。”

军队驻扎要选择在高处,居高临下,一方面便于侦查,另一方面便于出击;反之,驻扎在低处,容易阴潮,也不便于战斗,难以守住。

贵阳而贱阴。

不管在什么地形上宿营,军队都应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营地干燥,避免向阴的地方潮湿,容易滋生疾病。

养生而处实。

曹操注解说,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就是说,宿营的基本条件是,生活上要有保障,侧翼安全上也要有保障。

军队驻扎要选择有水草的地方,可以养生,靠近水草,可以放牧战马,蓄养牛羊猪等牲畜,便于打水砍柴,还利粮道,便于物资供应。

处实,是驻扎在高处,要有所依赖、依仗,宿营背后没有屏障,那非常危险,应该选择有所依靠的地方。

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做到占据高地,宿营向阳,生活又有保障,军中就不会发生各种疾病,就可以提高战斗力,保障军队获胜。

行军打仗,最残酷的是非战斗减员。

拿破仑说:“再残酷的战斗,也没有营地不卫生导致疾病、瘟疫,对士气的打击大。”

疾病、瘟疫流行的非战斗减员是最可怕的,战场上的伤亡,也损失敌军的力量,而非战斗减员,不但影响战斗力,还影响士气。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湖南苗族叛乱时,因走水路被困河谷当中,在潮湿的地方宿营,致使部队瘟疫流行,最终战败,他自己也死于疫病。

曾国藩治兵,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严格要求营地卫生,这是避免瘟疫流行的有效手段。

所以,军队宿营的地方,一方面要向阳、干燥,背靠高地;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营地卫生。

卫生,很多时候也是战斗力的体现,现在军队中的内务管理,也是打仗的一部分。

营销管理企业经营中,判断一个区域市场团队战斗力如何?看看他们的办公室,看看他们的宿舍就大概清楚了;看一个区域经理的管理能力,从卫生管理中也可窥一斑,连办公室、宿舍卫生都管不好,终端管理能好到哪里去呢?

有一个快消品经销商,总结他选择终端的两个条件说:,一是看终端店面卫生怎么样,一是看老板待人热不热情。店面卫生都做不好,说明这个老板不勤快,不勤快的人是做不好生意的;另外对待业务员不够热情,是不会做生意,不管你选择不选择这个产品,但必定是给你送财的。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杜牧注解说:“凡遇丘陵堤防之地,常居其东南也。”东南一般是指向阳的地方。

梅尧臣说:“虽非至高,亦当前向明而右依实。”如果没有高地,一定要找一个背后有屏障的地方。

王皙说:“处阳则人舒以和、器健以利也。”

驻扎的地方向阳,背有依靠,又有水草,住着就舒服,不容易滋生疾病和瘟疫,就有战斗力,能打胜仗。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梅尧臣注说:“兵所利者,得形势以为助。”

张预说:“用兵之利,得地之助。”

以上这些,就是充分发挥地形的优势,转化成我的兵势。

再说要躲避和高度关注的环境和地形。分为三部分来解读,一是“绝水”时如何判断上游是否会涨水,避免半渡时涨水;二是远离六种坏地形;三是这几种地形容易有伏兵,要特别小心,遇见几种地形要仔细搜索,认真观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这是讲渡水。

渡河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水流的情况,如果上游下大雨,会引发山洪暴发,河水暴涨,半渡的时候会被大水淹死。

怎么判断呢?

张预注说:“沫,谓水上泡沤。”

杜牧注解说:“过溪涧,见上流有沫,此乃上源有雨,待其沫尽水定,乃可涉;不尔,半涉恐有瀑水卒至也。”

杜佑也说:“凡地有水欲涨,沫先至,皆为绝军,当待其定也。”

就是说,河水浑浊,水上有泡沫,就说明上游下雨了,这时候要注意了,上游有发生山洪的可能性,河水有可能会暴涨。

遇到这种情况,想渡河,就先等等,等河水平静了,再渡河。

因此,曹操注解说:“恐半涉而水涨也。”

这种情况,现实中也常见,当见到河中变浑浊,并有泡沫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判定上游要么有大雨,要么要是放水了,下游河水要涨起来,必须马上山撤离,避免危险。

这也是孙子也是告诉我们的一条生活常识。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这是“六害之地”,六种危险的地形,要想办法让敌人“近之”、“背之”,而我则“远之”、“迎之”。

“绝涧”,是两山之间夹流水,很难通过,非险恶。

曹操注解说:“山深水大为绝涧。”

梅尧臣说:“前后险峻,水横其中。”

“天井”,就是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曹操注解说:“四方高,中央下位天井。”

这是一个四周高,中间有水的天然大井,非常危险,一旦被赶入这种地形,想出来都难。

“天牢”,梅尧臣注说:“三面环绝,易入难出。”

曹操说:“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

王皙注说:“‘牢’,谓如狱牢。”

这种地形高山环绕,易进难出。

“天罗”,罗是罗网之意,指草深林密,荆棘丛生,军队进入后,犹如陷入天罗地网一样无法摆脱。

“天陷”,陷是指陷阱。梅尧臣说:“卑下污泞,车骑不通。”

杜牧说:“涧水澄阔,不测深浅,道路泥泞,人马不通,谓天陷。”

这种地形地势低洼、道路泥泞,车马容易陷进去出不来。

“天隙”,隙,是指狭隙。梅尧臣注说:“两山相向,洞道狭恶。”

曹操注解说:“山涧道迫狭,地形深数尺、长数丈者为天隙。”

曹操注解比较详细,他败走华容道那种“一线天”的地形,就属于“天隙”这种恶劣之地,军队经过这里多凶多吉少。

这六种地形主要特点是地坑、地缝两大类。

遇到这六种恶劣的地形,怎么办呢?

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首先,自己遇到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可靠近。

其次,我远离这样的地形,调动敌人,让他靠近这六种地形,依托地形,歼灭他。

第三,要我方面对这六种地形,让敌人背对这种地形。

曹操注解说:“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李筌注说:“善用兵者,致敌之受害之地也。”

孙子强调行军是打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先抢占有利地形,占领制高点,遇到类似于这六种不好的地形,我绕开,留给敌人,或我在这里设伏,将他赶进这种“绝地”。

军行有险阻、潢井、蒹葭、山林、蘙荟者,比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这是“五险之地”,容易有敌人的伏兵或敌人的斥候,行军至这几种地形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侦察、搜索,以免被敌人打伏击。

“险阻”,曹操注解说:“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高峻之地形,敌人有可能埋伏在上面。

“潢井”,是积水低洼的地形。

“蒹葭”(jianjia),芦苇。曹操注解说:“蒹葭者,众草所聚。”这里泛指水草丛聚之地。

“山林”,曹操注说:“山林者,众木所居也。”也可以理解为灌木丛,这种地方可以藏敌伏兵或斥候。

“蘙荟”(yihui),曹操注说:“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这是草木丛生的地方。

这五种地形的特征是有隐蔽性,可以藏身,是设伏的好地方,一方面我军可以利用这种地形设伏,一方面我行军途中警惕敌人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