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知胜——龙头品牌建设分析与规划

企业对于龙头品牌建设的成败进行分析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胜”。“知胜”是一种战略思维,很多人用胸有成竹来解释,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我觉得“知胜”的意境更胜一筹。

“知”让人联想到先知先觉,从战争的角度来说,将领是否具备先知先觉的能力既决定着国家的兴亡,也决定着百姓和士兵的生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家是否具备先知先觉的能力既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也决定着员工的前途。“知胜”是为了不战全胜,是领导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企业家经营企业必须知道为什么要让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品牌,如何让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品牌。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中讲过,很多企业就是因为缺失“知胜”,也就是行业龙头品牌建设规划和分析的过程,企业发展越来越艰难,这是企业家当初偷懒造成的结果,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企业家想用过去的管理方式经营企业,企业迟早会被淘汰。

如图3-1所示,在企业的不战而胜逻辑图中,龙头品牌建设分析与规划也就是“知胜”处在开端位置,这是说企业家要具备全局意识,如果企业家不能对龙头品牌建设进行分析与规划,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就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无法做到不战而胜。

图3-1 企业的不战而胜逻辑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在第一篇中便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关系到百姓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必须要慎重对待,必须考察研究。所以“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意思是说要通过敌我双方在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来判断我方在战争中获胜的把握有多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倡导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和比较得出一个科学的战略决策。很多人不理解《孙子兵法》这本书所阐述的思想,把《孙子兵法》当作用于指导军队打仗的“计谋”类书籍,把它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实际上,《孙子兵法》中的“计”是计算的意思,是指将领在上战场之前要仔细计算,做出正确的决策。《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到的核心概念“五事七计”就是讲将领应该如何通过五个方面的七个标准来做具体的计算和衡量,从而做到提前预知战争结果。

所谓“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我们可以看到“七计”是对应“五事”来说的,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五个方面的七个标准。

《孙子兵法》中明确指出将领的目标是全胜,将领要围绕是否能够全胜来做分析,只要将领达到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在战争中获胜,那么,是不是将领在这五个方面都要优于对手?《孙子兵法》中没说,也没法说,战争存在变数,不同的战争,要求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在细节方面有所不同,比如每场战争的要求不同,或者是这五个方面每个部分所占的权重不同。

优秀企业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让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品牌,所以企业家“知胜”就是通过系统的逻辑分析判断企业能否成为行业龙头品牌,身为企业家,必须知道如何打造行业龙头品牌,自己所在的企业是否具备成为行业龙头品牌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知胜”是“得胜”的前提,也是关键所在。我们把“知胜”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企业家必须知道是什么因素决定企业成败。《孙子兵法》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所以企业家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对手,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第二个阶段,企业家必须知道哪些因素决定企业成败。前面讲了五个方面,即“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如何决定企业成败?具体来说,这五个方面包括七个标准,也就是“七计”,我们详细分析“七计”的比对逻辑,让企业家了解每个标准是如何影响企业成败的。

第三个阶段,企业家必须知道对手是谁。企业家了解了衡量分析的方法,接下来就要知道具体的对比对象,而这是由企业的定位所决定的。

我们从“五事”“七计”及“致人而不致于人”三个方面来论述,给大家展示《孙子兵法》一书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做到“知胜”,同时告诉企业家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做到“知胜”,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