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建立战略调整冗余度-第二层防火墙

建立扩张期防火墙除了运用事前验尸法和得失分析法来预测失败、进行战略实施过程管理之外,有条件的创业公司还要创造扩张战略的冗余度,用于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冗余似乎是个不好的词汇,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而冗余是效率的反义词。冗余,相当于一定程度的“浪费”。创业公司资源有限,更应该注重效率而不是让战略选择出现冗余。然而,创新和效率是一对矛盾体。

过度关心效率,砍掉所有的冗余,对创新的伤害极大。效率对“犯错”来说,容忍度极低。然而,很多创新正是在不断的试错当中发生的。没有一定的错误容忍度,就很难实现惊世骇俗的创新。

而创新,正是创业公司在扩张期中赖以成功的源动力。

在企业发展的S型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发展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4-1所示)

图4-1:企业发展的S型曲线

第一个时期被称为初始期。初始期就是本书中所说的初创期。在这个时期中,与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样,创业公司内部实际上也在萌发一种创新-制度和流程的创新。初创期结束时,公司内部会存在一个创新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萌芽,用以支持战略执行的需要。

第二个时期是扩张期。在这一时期内,除了企业规模会随着扩张不断增加之外,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同时在不断改善,甚至会被颠覆和重塑。

这种改善将持续到企业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成熟期。此时企业内部的制度和流程已经成熟到可以支持公司平稳发展的程度。不同岗位的员工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制度和流程工作,就能稳步地扩大公司的规模。

当然,一家公司要想遍历S型曲线的整个过程,要求商业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司可能要根据新环境来进行变革。变革意味着公司的发展要经历第二条S型曲线。能实现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跃升的公司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不能实现这一跃升的公司将被市场淘汰。如图4-2所示。

图4-2:第二增长曲线

在一家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历多次S型曲线的跃升。跃升发生的周期跟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相关。如果环境变化发生的时间周期长,则企业发展的整个S型周期时间就很长。这有利于成熟型企业持续盈利和积累竞争力,但不利于创新公司的萌生;相反,如果环境变化发生的时间周期很短,则企业发展的S型周期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此时,情况将利于创新公司的萌发而不利于成熟型公司的发展。

左右商业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的发展。比如互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以及互联网由PC时代到移动时代的变迁,连续两次彻底地改变了商业环境。这让行内企业发展的S型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在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中,环境巨变对PC时代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提出了快速、大幅度的变革要求。没能应对变革并促生跃迁的PC互联网巨头,如今已经沉沙折戟。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会促生商业环境的变化,如政治因素、战争因素、经济周期、人口变迁、大规模的疫情等。但作为一家公司来说,我们所能把握并运用的变化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科技因素。所以,企业要关注科技领域内的创新技术的出现和它们带来的新商业范式。比如5G、区块链等新型技术,都有潜力重塑商业环境。

商业环境的变化在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周期。能源、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内,商业环境的变化缓慢,出现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机遇相对来说较为稀少;而IT、互联网和消费电子行业如手机和计算机行业,商业环境发生变化的周期相对来说十分短暂。因此,在这些领域内,创新公司将频繁出现。

初创公司发展必须经历的前两个阶段-初创期和扩张期,特别强调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包括产品和服务、战略、商业模式、市场营销渠道等面向外部的创新;还包括公司内部制度和流程的创新。

抛开产品和服务以及营销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创新角度不说,创业公司还必须对制度和流程进行摸索式的创新,才能让企业内部能力的积累满足战略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要求,成功地将战略落地,让新商业模式大行其道。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而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尝试,尝试必然会有错误,错误也几乎一定会造成效率低下。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战略冗余度来满足创新对战略调整的潜在需求,这是我们要在扩张期里创建的第二道防火墙。

战略调整冗余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从扩张战略铁三角一图中,我们知道扩张战略主要有三大类(如图4-3所示):

图4-3:扩张战略“铁三角”

它们包括:产品和服务种类扩张、市场区域扩张和跨行业扩张。因此战略调整冗余度意味着要为两个方向上的战略调整预留资源冗余:1,在三大类扩张战略间调整。2,在某一战略内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