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了静定功夫,你做事的力量一定会与众不同。如果你真的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话,就有可能在某个瞬间一下子“入定”。一般来说,这就是你在静定功夫的培养上有了成果。只有真正到了你能够“入定”,找到了“入定”的感觉,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大学》三纲里的第一纲,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明德”。
我们一般人对“明德”都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理解,在概念上明白我们这个天赋的德性。但是,如果你不是在静定的基础上有切身的体验,你的“德”是不会真正“明”起来的。你只是在道理上“明”,而不能体证“明德”的本质。所以,只有你真正得到了静定功夫以后,智慧的光明、德性的光明才会完全透出来。按佛教的说法,这个“明德”就是“般若”,就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大智慧。
大家要注意,这个“明”不是过去有些人练气功,一会看见光了,一会而又看见影了。总之要注意,在练气功中看见这个、看见那个,统统都是幻觉!统统都要一扫而光!因为稍不注意,一执着就会成神经病。这些年来,在学佛修道的圈子里面,我看到这样练成神经病或半神经病的人很多。我也感到很无奈。所以,大家千万要留意,这里讲的静定功夫,跟练气功完全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
真正从智慧中引发出来的光明,说白了,就是一个“诚”字。你心诚,通过信心的建立,通过静定的功夫,开发出生命本有的“明德”,你的精神也就达到了“至诚”的状态。《中庸》里面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这就是由“诚”而“明”以后的渐进体会。到这个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我们古圣先贤太了不起了!他告诉我们的这些学问太有用了!再进一步,你就会有得大自在的感觉,也就是孔夫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感觉。
当然,对于没有基础的人,要花很长时间去做这个静定功夫,才能对此有所体会。不过,只要你能坚持每天花这么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做功夫,起码对你的工作生活是有莫大的好处。至于你能不能更深入进去,最后达到“明明德”,不只在道理上“明”,而是在身心上找到“明德”体验,那就要看你以后的造化了。
对于《大学》的七证,我就补充讲道这里。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