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特产的突破

忙了一整天,中午没吃饭也不觉得饿,但胃不舒服,就想嚼点东西,我就喊小明进来。“小明,去帮我拿俩枣。”

“好嘞!”说完小明转身出去了,一分钟后拿着两颗枣进来了,我一看心里想:小明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要两颗就只拿两颗。

“就两颗?”

“是,你不是要两颗吗?”

“再多拿点行吗?”

“不行,因为没有了!”

“怎么会呢,昨天客户不是刚送来两袋新疆大枣的样品吗,怎么这么快就没了?”

“都吃了,太好吃了,吃得我昨天晚上一直热血沸腾。”

“哦,那没把你们家小蔡(女记者)给烧煳了?要是消费者都像你这样,客户也不用担心这大枣卖不出去了,还找咱们做什么品牌策划呀!”

“还真是,那为啥这么好吃的产品买不好,还新疆特产呢?”

“道理很简单,你去给客户打电话再要几袋就明白了!”

“好嘞”,说完小明转身出去了,紧接着我就听见小明打电话的声音:“喂,张总吗?上次的样品再送两袋过来好吗?我们老总说你送来了咱们产品就能买好了。”

小明的执行力是真强,不过我又一次被你的无邪打败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物产,也因此形成了不同地区特有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地方特产是品牌农业的优质IP,但是地方特产要想走向全国,把市场做大,还必须在“特”上取得突破。

地方特产的价值在于它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常常与当地的生活习惯相融合。在本质上,就决定了地方特产与区域消费者有效沟通的半径,距离产地越近,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越高,消费习惯越接近,越容易产生购买行为,产区品牌影响力越大,产品也越容易被接受。

从目前来看,地方特产主要以礼品的形式进行销售,节日是主要的消费时机。随着各地区之间互动交流频次的增多,地方特产以礼品形式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广,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地方特产的市场培育。

说起礼品销售,大多数品牌农业都考虑把产品“当礼品、当特产”,认为这样就好卖了。其实不是,这里有很大的认识差别,礼品是一种产品形式或属性,但礼品的可选范围广,农产品只是其中一种。地方特产的身份会促进礼品销售,但是地方特产需要有公众认知基础,它的礼品价值在于地方特有,否则在礼品市场就没有价值,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当作地方特产。

对消费者来讲,购买礼品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费。虽然这种被动消费也可能会因为被动体验而喜欢或习惯一种产品,并逐步培育成主动消费习惯,但速度会比较慢,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例如,郫县豆瓣酱是很好的调味品,在四川、两湖地区市场非常畅销,但是在北方地区市场却很难见到,这就是地方特产的局限,它必须根植于特有的饮食习惯,这是地方特产需要突破的地方。

地方特产想要从区域市场快速走向全国市场,以下几种途径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