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通常跟财务/法务部门之间有着诸多协作,然而在一些公司里,财务部/法务部与采购和销售的矛盾却极深。
财务、法务与采购的矛盾
某公司,总经理Sam先生,采购总监Thomas先生,财务总监Sharon,法务负责人Lily。
公司签了一个销售订单,交货期是正常周期的三分之二, 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存在赔偿和商誉损失风险。
而同时,2021年因为新冠肺炎和半导体供不应求等原因,全球供应链一片混乱,一部分材料原料交期从2-3个月延长到6-8个月,甚至有些要12个月了。其中一个核心元件来自知名的瑞典D公司,由于订单爆满,交期达不到公司的要求。
在总经理Sam的支持下,经过与D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D公司同意降价3%,并优先保障公司的需求,将提前两个月交付。Thomas认为这个结果非常完美,采购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谈判胜利,不管是成本还是交期上,采购合同必须尽快下出去。
合同流转到法务部Lily后, Lily对双方的一般贸易条款进行了大幅修改,主要集中在责任归属与赔偿问题上,要求D公司承担所有因为其产品问题导致的一切直接和间接损失,包括设备延迟交付产生的巨额损失。
Thomas看到邮件来来回回,觉得很奇怪,因为他评估这个订单风险非常低,D公司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款。Thomas还是与D公司安排了一轮谈判,结果如预想。随后Thomas与Lily进行了沟通,谈论了关于这个订单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同时D公司也是全球法务管控,D公司有着强大的市场强势地位,不可能同意这种条款;同时采购判断此合同是低风险的。最后Lily与Thomas达成一致,同意采购是最后的业务风险判断和决策者。
于是Thomas的下属写了一封邮件,申明基于业务需要和风险判断,采购部判断这份协议是合理且低风险,决定继续按照谈判结果签订合同。熟料,法务部又再一次提出数条不同的修改意见,财务总监Sharon更是要求采购合同与销售合同做背靠背赔偿。法务还邀请几个管理层就付款及设备配套的服务条款给出合理意见,意图打破现有的合同审批流程。
财务总监Sharon说,“我赞成Lily提出的修改点,部分转移销售合同中的风险给我们的供应商。我们从我们的角度,表达我们的意见,供参考。最后的决策,你和Sam做决策”......
Thomas把这些要求发给了D公司, D公司的销售经理回话说, “这么奇葩啊?这个订单就不接了吧?”。
换位思考一下
采购总监的目标是在成本和交付时间上满足客户的要求且风险可控,减少客户投诉和交付延迟所造成潜在风险,为了公司好;法务和财务迫于风险管控的压力,要把控公司的风险,最小化风险,最好能把风险全部转嫁给供应商。为了公司好;总经理一看,双方说的都对,你们继续,辩论出真知。也是为了公司好。
矛盾产生原因
“大家都觉得是为了公司好”那为什么还会产生矛盾呢?为什么没有人站在整个公司的高度做个风险平衡决策?
无底线风险管理,免责牌高挂。“供应商愿意做这个生意,难道不应该接受我们的条款,供应商难道不应该承担我们所有的风险吗?” “如果不确保合同风险的有效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我是不是要担责嘛?”
定位问题。支持部门站在了决策部门的定位上,同时监管职能变成以监代管(详见第三部分的监管风险),充当了警察和法官的角色。
目标错误。各职能只关注自身的价值与目标,企业的目标被搁置一边,看似各司其职,实则“自扫门前雪”的本位主义,积极构建部门壁垒。同时,财务/法务人员绩效更多与风险挂钩,而采购人员与业绩指标关联度更高。
存在认知鸿沟。当员工存在不同认知层次的时候,就形成了认知鸿沟,就会出现“你觉得对牛弹琴,对方觉得你是个笨蛋”的情况,这时候单纯依赖沟通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关于认知偏差与认知鸿沟,在关于协同的章节有更详细的分析)。
还有刷存在感的可能,彰显专业度的同时借机提升自己业务决策中的影响力。“采购只想把事完,他们想的是表现自己,领导又乐于看到这种表现…”某采购人员是这么说的。
怎么办?
Thomas召集了一个会议,开场白:
“首先感谢大家对于这个合同的付出,从交期的角度,这个订单如果本周出不去,D公司发货要延迟一个月,就赶不上客户需求了。
我理解大家想尽量减少风险,在整个制造业,没有一家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背靠背的风险,因为这个风险是属于设备制造商的责任范围,这是业务常识。即使在汽车和半导体制造领域,D公司也不会签署这样的条款。
总部与D公司的全球合同也是采用标准的一般贸易条款,这么高的赔偿条款已经超过了采购部的能力范围了,大家看看接下来怎么做?”
法务财务老调重谈了一番,Thomas问:“您们这些想法我都知道,都对,现在怎么办?”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了,然后都看着总经理,总经理想了一下说:“既然采购部判断风险不高,价格/交期都合适,那就按照采购部的建议执行。”
最终合同双方都做出让步,都不再坚持使用各自的一般贸易条款,而是以普通订单形式生效。(原来减少风险的解决方案就是不谈风险了)。
【后续故事】这个案例过去半年后,总经理经常说:“为什么你们老是说这个事情要老板拍板?”他不知道,公司还有一句口头禅“这个是老板同意了的”。
采购管理者怎么办?
Thomas采取的是策略是示弱,后退一步,把问题摆出来,咨询大家该怎么办,责任的一部分就到大家手里了,大家必须提出建议解决方案,而不是只坚持自己的诉求不松手。缓解了大家躲在电脑后面各表一说邮来邮去、只负责反对的病症。
思考
1.【冲突管理 相敬如宾的风险】冲突的产生是正常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如管理不当,就会导致从对事变成对人或者办公室政治。随着冲突对个人利益的效应递减,一部分人会主动停止冲突,开始相敬如宾。(比躺平听起来要舒服一些?)
2.【风险管理】决策者必须在多个风险之间做出平衡评估,并且做出最终选择,做好承担这些风险的准备,这是决策者的责任。
3. 【部门壁垒】部门壁垒或者说办公室政治难以避免,应当如何面对和管理?推荐伯特里克-兰西奥尼的《打破部门壁垒-共担责任共创卓越》。
还问怎么办?翻到本章最后一节《成为真正的采购管理者》,以及《打破协同天花板》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