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细分市场选择的工具与方法13分24秒

(一)SPAN 分析:评估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地位

1.市场吸引力评估要素

     市场规模:容量越大,吸引力越高;

     市场成长性:年增长率越高(如 50%),潜力越大;

     竞争激烈程度:竞争越平缓,进入机会越大;

     战略匹配度:与企业长期战略的契合度越高,优先级越高。

例如,评估细分市场可类比 “追女孩”:需先判断对方是否为 “白富美”(市场吸引力),再考量自身条件是否匹配。

 

2.竞争地位评估要素

基于Dollar Pills 模型(客户购买决策要素),对比企业与竞争对手在以下维度的优势:

     产品功能与性能;

     价格与成本;

     渠道与可获得性;

     品牌与服务。

例如,企业产品在 “拍照功能” 上优于竞品,则在女性细分市场的竞争地位更高。

3.四象限决策法

     右上角(明星市场):市场吸引力高且竞争地位强,优先进入,加大资源投入;

     右下角(现金流市场):竞争地位强但市场吸引力低,维持运营,收割利润;

     左上角(问号市场):市场吸引力高但竞争地位弱,需弥补短板(如技术、品牌),推动向明星市场转化;

     左下角(瘦狗市场):市场吸引力低且竞争地位弱,果断退出。

例如,华为终端产品线在手机市场(明星市场)加大研发投入,而对过时的小灵通产品(瘦狗市场)逐步退市。

(二)财务分析:设置投资门槛

1.总收入评估

需设定最低收入阈值,避免资源浪费。例如,百亿规模企业不应进入 3-5 年仅能带来 100 万收入的细分市场。

2.毛利率与投资回报率

设定毛利率门槛(如不低于 20%),即使收入达标,若利润空间不足,仍需否决。例如,某细分市场 3 年可带来 20 亿收入,但毛利率仅 10%,可能导致亏损,应谨慎进入。

3.工具组合应用

SPAN 分析与财务分析结合使用:先通过 SPAN 筛选出潜力市场,再用财务指标设置门槛,最终确定可进入的细分市场。这一逻辑与项目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的核心思想一致,是 PMP 认证的重点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