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分析纯粹是从组织运作的机理上展开,完全没有管理技巧的蕴意,或者说仅仅是将组织看作围绕决策而展开的一个剧目。剧中的权威和沟通上下翻飞,不断地产生和传输决策前提,而个体就在这种心理环境中,依据效率准则和自己认同的组织“加工”出相应的决策;接着,他的决策结果又生成了新的影响力量。组织的剧目就这样不断地上演。但要全面地对组织进行探讨,不能只是描述一个现成组织的若干部件、结构和功能,不能只是对舞台上不断变换的角色的“观看”,还要进一步研究组织这个剧目是如何设计、如何编排、其中的角色又是如何驾驭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
在组织均衡、权威的角色、沟通等不同章节中,西蒙实际上对这些问题已经做了较为具体的描述,这里同样需要将它们整合起来。他说:“在复合决策过程中,以及对一个决策施加多重影响的过程中,有两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技巧。……第一个管理技巧就是计划,许多专家在正式制定决策之前,就采取计划手段,使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解决问题产生影响;第二种技巧是审查,个人采取这种手段对‘内部’和‘外部’决策前提负责。176”可见,不管是权威影响的展开,还是信息沟通的达成,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通过计划和审查两个方面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组织影响其成员决策的管理技巧,但并不是说计划和审查两种技巧就是组织所特有,个体行为中的计划和审查同样存在,同样重要。每个人对自己即将采取的行动总会有相应的计划,也会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审查,这就是对我们所熟悉的PDCA循环的简化处理;
第二,权威与沟通是组织影响个体决策的两种力量,计划与审查是施加影响的两种管理技巧,这是从不同维度来描述影响过程。前两者描述决策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决策前提,是对决策前提构成因素的探讨,后两者则描述如何来“准备”这些前提,是影响个体决策的方法和工艺问题。好比我们要建造一条船,首先是需要船坞、码头、吊机等设备设施,还需要钢板、管件、主机等材料和部件,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工艺流程、设计图纸,还需要技术工人以及对他们的生产作业组织,最后我们还需要探伤检测、下水试航等一系列实验检测手段。对于决策过程和决策行为而言,权威和沟通完成了决策“加工”的材料准备,但计划和审查则具体地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在西蒙的理论体系中它们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究竟计划和审查在组织中分别发挥了什么样的管理作用?
1. 计划的影响功能
西蒙将计划视为一种管理技巧,是组织施加影响的工具,这一点与许多学者的提法不同。传统管理理论大多沿用法约尔的说法,将计划视为管理的一种职能,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应当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看作管理者的一种素养和能力177,这一点倒是和西蒙的观点很类似。把计划看成一种管理职能,突出的是计划对管理对象发展变化的预见和应对措施的筹划,而把计划看作是一种管理技巧,则是强调计划如何对个体的决策施加影响。
首先,计划是一个一般决策支配具体决策的影响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计划总是从相对抽象的概念出发逐步细化成具体的任务,又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到特定的作业或者活动。比如,制定一个企业的年度计划,总是首先确定企业的一个年度内的总体目标,而大多数总体目标已经被抽象成营业收入、利润、市场地位等一些财务或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细化为具体的产品产量、市场销售额等业务活动的成果,接着这些业务活动成果又要转化为各种中间产出的结果。这个过程与前面曾经说过的手段——目标链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当我们从决策前提的角度来分析时就会发现,抽象的计划任务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传递给组织成员,成为影响他们的决策前提。所以,目标制定和分解就是决策前提的设置和传输过程,当整个计划确定以后,组织的影响之网就同时编制完成。
其次,计划也是一个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均衡过程。
前面所描述的计划制定过程只是计划过程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计划目标的分解并不是在没有成员参与的情况下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好的计划编制过程恰恰是各级各类人员广泛参与的过程。比如,生产经理会代表生产系统参与不同产品生产任务的计划分解,销售经理会代表销售系统参与不同市场的销售目标制定等等,逐级或分部门的计划形成过程又表现为一个组织成员影响组织总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计划的制订过程本身是一个影响的双向传递过程。
再次,计划是一个将各方面知识汇入组织系统的过程。
个体知识和能力发挥影响的过程,可以表现为权威的裁定,也可以表现为通过沟通活动的信息传递和说服,但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也是个人知识和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计划的形成最终就集成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让各种知识汇聚到组织的影响中,成为每个人决策心理环境的一部分。
应该明确的是,计划是一种管理技巧,只要制定并实施某项计划,就会对相应的个体决策产生影响,从而也就影响组织;但当且仅当计划真正通过一般决策支配具体决策,真正体现的个体目标和组织总体目标的均衡,真正将成员的知识和智慧凝聚到计划中的时候,计划才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技巧。
2. 审查的影响作用
关于审查工作的必要性,我们已经在沟通部分做了一些交代,在这里西蒙又将审查分成了三类:对目标实现情况的审查;对活动过程的审查以及对工作表现的审查。同时还详细分析了审查的四种功能:诊断下属决策的质量;通过对后续决策的影响,来改善后续决策的质量;纠正既定的错误决策;对下属进行约束,让他们在制定决策时接受权威的控制178。这里的审查可以根据我们的习惯,部分地理解为考核,但审查比考核更为广泛,财务审计、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等都是审查的具体形式。
不管审查以何种形式展开,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组织运行的真实信息,因此,审查的存在反过来也证明,组织中的有些信息不可能完全经由直线组织传输上来。这就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独立的审查机构也造成了双重权威的问题179。组织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存在,它既需要统一指挥而带来的效率,也需要监督而实现的权力制衡,但一般情况下,审查作为一种管理技巧不能连续发挥其影响作用,否则组织的效率就会丧失殆尽。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审查活动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审查发现决策执行中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因为预先告知而发挥预警作用。所以西蒙总结指出:“预期受到审查和实施约束手段,有利于让决策者在受到审查之前就服从权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审查才能在决策实施以前对其产生影响。180”也就是说,审查这种管理技巧不能仅仅限于“亡羊补牢”,还要注重“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