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品类重新定位

市场边界重构之后,意味着目标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品牌/品类也就必须进行重新定位。企业在对品牌/品类进行重新定位时,也要遵循三项原则:洞察核心需求、区隔竞争对手、符合消费本质,和企业最初进行核心价值定位时的原则相同。

鉴于目前不少企业对于定位还是存在不少认识上的偏差,笔者还是有必要对核心价值定位三要素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洞察核心需求

企业如何才能洞察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呢?必须通过对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的细分。如何进行细分呢?真正有效的细分需要通过场景和用途,要深入研究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产品要达成的目的。

创新大师克里斯滕森强调,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在于研究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之下,用这个产品去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只有细分场景和用途,才有可能深刻洞察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比如酱油为什么能成为调味品行业中的最大品类?因为酱油对于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挖掘最充分,酱油需求的细分有两个维度:一个方向是口味,另一个方向是颜色。不同的方向对应着不同的烹饪方式,那么酱油企业就在不断地切割这个细分需求,通过满足消费者在不同烹饪方式下对酱油的用途进行定位。

首先看看海天草菇老抽和欣和六月鲜的价值定位,它们正好分别处于消费需求的两端,海天草菇老抽的核心价值定位是上色,能够让消费者在煮红烧肉滴几滴就上色,而且久煮不黑,所以这个大单品直接推动了海天快速的成长。

欣和的六月鲜能够在华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定位调鲜,从而在激烈的酱油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再来看李锦记的蒸鱼豉油和加加的面条鲜,价值定位都是基于菜式,也就是烹饪方式。李锦记的蒸鱼豉油,是针对消费者蒸鱼的菜式,而加加的面条鲜就是针对吃面条,这是针对用途和场景来给它定位。

国内西式餐料第一品牌东莞百利,其核心产品沙拉酱,对标的品牌是丘比,上海至汇战略咨询机构为其提炼的核心价值定位是“高性价比”,因为它的对象是厨师,百利沙拉酱的品质接近丘比,但是它的价格比丘比低15%~20%,通过这样的定位可以给厨师带来高性价比的沙拉酱,所以这一点推动了百利持续多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20%。

另外,制约食醋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品过于单一,同质化严重。一方面产品单一造成消费者无法分清不同产品的好坏,使企业之间陷入价格战,即便没有配制食醋在其中“捣浆糊”,这些同质化的酿造食醋也难以突围;另一方面产品单一又造成食醋的区域化限制,消费者很难接受其他地域的食醋品种,比如华东区域消费者消费陈醋量少,而北方消费者则消费香醋量少,这对于整个食醋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未来,向多种功能化用途进行细分化发展,将成为酿造食醋突破区域局限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市场上已经具有了饺子醋、蟹醋等细分用途的食醋产品,但是还缺少整体消费氛围,领军企业也还没有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2018年,山西紫林醋业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产品,正式拉开了食醋多用途的细分化拓展序幕,其山西陈醋系列推出了炒、拌、烩、煮四种主要烹饪方式的细分产品,酿造白醋则推出了炖鱼汤、拌凉菜、烧排骨、炒青菜四种主要用途的细分产品,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做法,对于整个食醋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二)区隔竞争对手

一个有效的价值定位不能只考虑自身,还必须与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区隔,否则这种定位是无效的。

国内某生产蛋黄派的企业将自己定位于“派的专家”,其如此定位的原因在于其产品以蛋黄派为主,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问题在于仅仅基于现有产品就可以做出定位了吗?相信对工业蛋糕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真正可以算得上是“派的专家”的品牌应该是好丽友,在上市伊始就建立起了“好丽友=派”的认知,并且始终牢牢占据派类市场的领导地位,那么这家国内企业还将自己定位在“派的专家”究竟有何意义呢?

或许有人会说,好丽友并没有讲自己是“派的专家”,谁先说谁就能够实现定位。但好丽友早就将“派”与“好丽友”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其广告诉求中,“好丽友派”始终是关联运用的,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清晰的认知,目前已经在城市市场中稳稳获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份额。

在这种背景下,该企业硬要将自己贴上“派的专家”标签,全然不顾派类市场已经为他人所占的事实,完全是一个失败的定位。

再来看玉米油中的两个品牌,西王和长寿花玉米油,在山东邹平的西王村,同一个村出现了两个玉米油的领导者,数一数二,西王玉米油的核心价值定位是新鲜,而长寿花的核心价值定位诉求则是三低(低饱和脂肪、低热量、零胆固醇)。这两家企业令人佩服,在一个村里都没有互相模仿,而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核心价值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反过来看酱油行业,陷入“零添加”之争的困境,一些领导品牌都在诉求零添加,如海天、欣和、厨邦、加加等,但是这从定位上来说基本上无效,因为谁都在说,都是在模仿,失去了独占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独特的定位。

客观来说,真正获得“零添加”定位红利的企业只有千禾,因为其最早提出这个核心价值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顾客心智。发展至今,“零添加”酱油及其他调味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类,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零添加”市场边界,但调味品企业要将这个概念用于核心价值定位很难产生效果。

(三)符合消费本质

不同的行业都具有不同的消费本质,比如调味品的消费本质就是味道好,粮油食品的消费本质就是食材好和有营养,休闲食品的消费本质是好吃好玩,而健康食品的消费本质就是健康。所以,品牌的定位必须符合行业本质,一些调味品企业都在利用自身资源拓展关联的饮料市场,比如番茄酱企业推出番茄汁,食醋企业推出醋饮料,可是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好,原因在于还在用调味品的思维做饮料。

以某企业推出的老菠萝醋饮为例,其提出了两个概念:一是“更健康的碳酸饮料”;二是“当菠萝汁遇见纯粮酿造的食醋”,都不符合饮料行业的消费本质。

对于第一个概念,是犯了方向上的错误,因为碳酸饮料在七大类的饮料市场中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当今消费者倾向选择好喝而又健康的饮料;对于第二个概念,是市场边界定义的错误,消费者会认为还是在喝醋,只不过是添加了菠萝汁,这并不符合消费者对饮料的联想。

那么,消费者非常注重健康因素,企业是否需要强调健康呢?

笔者的观点是,企业可以强调健康,但是前提是产品首先必须符合消费的本质。比如老抽一定要做到上色好,生抽一定要做到调鲜好,鸡精就一定要做到鲜香,辣酱就一定要做到香辣可口。否则,无论产品用的原料多么好、多么健康,但是该上色的色不正,该鲜香的不飘香,该香辣的不美味,消费者会毫不留情地弃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