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何为帅

在企业里,老板就是帅,董事长就是帅,总经理就是帅、老大就是帅。帅之所以叫帅,不是说帅长得帅,我们说一个人长得好帅,不仅是这个人长得乖,长得漂亮,而是很潇洒、很洒脱、很帅气。我们作为企业的帅,就是要有个帅样,要有个帅形,要做得洒脱,干得轻松。哪什么又叫帅呢,将帅又有什么区别呢?

严舆是三国时江东诸侯严白虎的弟弟,孙策在征讨江东的时候,严白虎派其弟严舆出征,孙策一见严舆气焰嚣张,心头一怒,头脑一热,就想亲自上、亲自干、亲自打,孙策的谋臣张纮马上说:老大呀,你是我们三军的统帅,我们大家的性命都在您身上,您这样亲自去干一个无名小卒,是不值得的,是没有意思的,希望你自己要尊重你主帅的名号呀。孙策马上回答到:“小张啊,你说得太好了,这是金玉良言了,但是我担心我不亲自去杀这小子,我怕将士们不敢拼了老命往前冲,我更怕将士打不过他呀”。说了这些话后,孙策控制了自己亲自上的冲动,马上排韩当出马去打严舆。韩当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严舆搞定了。

我觉得这段话非常精彩,说出了很多帅的心里话。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帅在很多时候没有帅样,经常撸起袖子亲自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不外乎有三:自己就是想干,不干心里难受得很,没事找事干,好表现,好显摆,我就是比你们能干;还有就是怕下面干不好,总以为自己能干好,总以为自己比下属干得更好;还有就是下面没干好,只能被迫自己去干。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帅就偏离了帅的角色,干了帅不该干的事情,抢了将的饭碗,这种情况,我们帅一定要分清帅内之事和帅外之事,帅外之事一定要约束自己少去干,不去干,那么,什么是帅内之事,帅外之事内,最近王石有一篇文章谈到,我们作为帅,作为董事长,不外乎就是三件事:一是决策,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的战略决策是董事长的主要工作和核心工作,公司的方向是什么,公司的定位是什么,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公司的未来是什么,如何组织公司的资源去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战略不是要去更多,而是尽量要去做减法,甚至要去做除法,当次,万科什么都做,最后万科砍掉了与房地产无关的项目,只做房地产,要房地产做强、把房地产做精、把房地产做大。二是用人,更多的用人,更好的用好人,作为公司的帅,就是要挑选挑选良将,既要相马,更要赛马,马不赛,不知谁跑得快。好的企业管理当然要更多的用人,而且要用合适的人和优秀的人,这些人就是企业的好将,良将。三就是承担责任,董事长要敢于承担责任,要敢于承认错误,很多公司的董事长不愿意去承担责任,,认为责任都是下面的责任,到自己这个地方,责任没法追究了,没法考核了。没人敢追究,没人干考核。如果你一个不承担责任的人,怎么能够让别人去承担责任了。针对第二种情况,有可能是我们将的能力还不够,帅对将的能力不认可,这个时候,我们帅不是要自己亲自去干,而是要指导将去干,提升将的能力和水平。针对第三种情况,将干不好事,帅不得不去干将内之事,哪我们就要去找能干将内之事的将,而不是自己去替代将去干将的事,长此以往,帅就不是帅,帅就成了将了,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帅,是及其危险的一件事情。

为帅者:儒表法里,道本兵用。帅表面上是儒家,追求天时、地利、人和。帅的内在是法家,追求制度和流程的严格执行。帅的根本是道家,有所为有所不为,帅实际使用的是又是兵家,兵家是以利为核心,以利动,以利止。

帅不可怒而兴师。就是说帅不能再愤怒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人们在愤怒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大多是冲动的决定,甚至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大的损失和灾难。三国时,关羽被东吴潘璋旗下马忠杀,刘备为实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誓言,怒而兴师,不管手下谋士的苦苦劝导,举国之财力、物力、人力,邀约张飞一起为兄弟报仇,还没出发,就导致兄弟张飞被手下所杀,痛上加疼,悲上加悲,怒上加怒,大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还没有回到成都,就魂断白帝城了。夷陵之战是蜀国的转折点,是蜀国由盛及衰的开始。帅怒而兴师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