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这些小型仪表的量,还是不能支撑我完成转正的,三个月满的时候,我的业绩不到10万元。简总和林总,跟我单独说了一会儿,告诉我转正考核延期三个月,考核销售业绩还是30万元。
我马上又投入连续的出差中,紧接着去了抚顺、盘锦、辽阳、大连。这四个地方是我公司有成交客户的地方,也是辽宁省经济比较好的地方。
在抚顺,我碰到市联通运维中心要采购仪表,当地没有人能帮得上忙,我陌拜了运维中心主任,主任听我说了两句话,就把我送出去了,再打电话就不接了。我只得找下面的运维技术工程师,工程师只说,主任那边他说不上话,但是外面朋友如果有要用仪表的能帮我推荐。最后找王晓东打听,他说已经定型走流程了,只能遗憾地放弃。
在盘锦,这个辽河油田所在地,围绕油田我又跑了好几个公司,石油系统讲究的是供应商要进油田的供应商库,进入不了供应商库的,哪怕是厂家都没办法直接投标。与鞍钢一样,油田也有一堆外围公司。我也没有时间去搞清楚这些企业怎么采购,只管找油田的网络中心。网络中心主任看过我的仪表之后,觉得确实不错,说今年会有经费买仪表,让我把资料留下,到时候会把我的产品型号报上去,至于采购会找谁买,他可没办法确定。我给他推荐了一个非标配件,这个配件可以在电池没电的时候,用车载点烟器给仪表充电,他觉得这个东西好,说到时候会把这个配件报上去,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个配件后来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在辽阳和大连,同样也是有几个老客户说要买仪表,可是这些客户单位都有复杂的采购流程,我也没办法跟得过来,因为我要尽快找到能迅速成交的订单,如果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我还没有办法完成转正,这些潜在的订单再多也与我无关了。
再往其他地市,比如朝阳、阜新、葫芦岛、营口、铁岭等市跑客户的时候,我渐渐学会高效地安排时间和迅速与客户见面。
一般来讲,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客户不一定都想见你,所以这个约见的电话,一定要多准备几个见面的理由,为了让客户无法拒绝,我一般会先用两个理由来约见。比如我们公司是进口仪表的中国总代理;从北京出差到本地正好带着样机给客户的专业科室看一看新产品;针对客户正在推进的某个项目,我们有一个先进的解决方案,也希望给客户介绍一下。这样说出来,80%的客户都会安排时间见面。如果客户还不见面,通常会再描述一下自己,是公司东北大区的销售总监,跟客户的省公司、集团总公司(指全国的总部)关系都还不错,现在到本地来出差,希望跟客户交个朋友,看能不能安排个时间,十分钟就够。除了在敏感时期,比如临近招标前的时间,我这样打电话过去,全都安排见面了。
约见后,跟客户怎么聊?开始我只会聊我们公司的产品,后来我学会看他们公司的产品,开玩笑地说其他品牌哪里有些不方便,客户一般就会对我的专业技术和行业资历比较认可了。我会再聊一聊客户公司或者行业的人事变动,在地市一般要多说说与省公司的人关系走得近,经常和集团总部的人互相走动,等等。通常这些话聊一聊之后,客户就对我就比较重视了。
在连续出差中,我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的时候,自己却越来越焦虑。一方面,自己延期之后的转正任务还没有完成,五个月的时间过去的时候,我的业绩还只有不到20万元;另一方面,辽宁YC的项目,都要到发标书采购了,还没有什么进展。
李总那边最终告诉我,她不准备做这个项目了,并且告诉我,我们的对手——上海远方,已经把工作做到指定型号的地步了,所以她也没有办法了。
我在告诉林总之后,林总叹了一口气,说:“辽宁YC都要成人家的后院了,你现在做不了辽宁YC,先做S公司这个客户吧。”
我本来把林总的这句话当成玩笑话,但想想也是,不能等S公司有项目了再上门,要在没项目的时候把关系做好了,等有项目了就不那么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