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管理者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企业里有一名老员工,创业初期就加入公司直到现在;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先后从事过不少基层管理岗位,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对公司的情况非常了解。领导安排个工作,找个数据、分析个资料,她分分钟钟可以完成、并且非常清晰。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了若干次,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些干部对企业的了解层度还不如她。高层领导也过提拔的想法,可是她的性格属于比较安稳的,不争不抢,同时,她的知识技能似乎也难以胜任更高的位置,因此一直稳定在较基层的岗位上。前阵子,公司内部开展股权激励,这名老员工没有被进入名单,有点失落。作为她的上级,这位管理者对她的遭遇有些抱不平。他认为,虽然股权激励资源有限,要把资源投入到更重要的岗位,但是像这样的基层岗位,也得有人去干。而且她对企业了解熟悉,离开了她要培养一名新人至少要3-6个月,还未必有她那样安稳敬责,为什么没有她。
这个现象其实还普遍。
我刚开始工作时,从事市场管理工作,其中一项职责是协助各地办事处市促销,要做的工作是与办事处一起订促销计划、根据需要订宣传品、现场用的家私、促销品等等,再协助物流人员将这些宣传品、促销品、家私发货运到各地办事处。我们都知道,长途货运的计价要么按体积要么重量,哪个高按哪个。当时,公司里有几名物流人员,有的人做事比较毛糙,不会装箱,没几样东西装了一大箱,运费就会高一点。而有一名就特别能干,经过他手整理的包裹装的又多、又整齐、体积最小。同样的货物,运费能低不少。大家都特别愿意找他。
这样的人算不算是企业的关键人才,要不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培养与激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