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芍是W药店的店员。一位顾客因拉肚子来买药,阿芍推荐了一个重点品种,29.8元一盒,顾客要了。但是到收银台时,顾客随口说了一句:“你们这里的药真贵!”事实上,阿芍在推荐时不止一次遇到顾客这样说。
药师平络也导购了一个顾客,同样的病症,平络拿了一盒消炎药加上一盒中成药颗粒,加在一起也是29.8元,顾客什么也没说,还表示感谢!平络在推荐中较少遇到阿芍的困惑。
阿芍的挫折根源是什么呢?仅仅是这个药贵的原因吗?可是药师平络为什么较少遇到这个问题?
(1)顾客的价值感受。同样金额的药品,得到的顾客反馈却不一样,关键在于顾客的价值感受。花了同样的钱,但是得到的东西多,其体会是实惠,大多数顾客都喜欢实惠。
(2)明显的功利行为。一些员工觉得提升客单价就是卖贵的。他们在推荐过程中表现得过于功利,使得顾客觉得自己被“宰”。
(3)企业对重点品种的考核。阿芍的推荐自然没有错,因为企业有主推品种的要求,但是需要化解顾客觉得贵的感受。
(4)行业“壁垒”。虽然门店有很多非处方药,但是顾客对药仍心存“敬畏”。他们虽会看说明书,但仍看不太懂。半数以上的顾客会受店员的推荐影响,他们只是为自己的“不懂”买单。
也就是说,阿芍遭遇的是行业共性问题,但目前大家都硬着头皮往前闯,并不去看员工的“伤痕”。而平络药师因为专业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这一难题。其实,平络只是用了最简单的技巧,增加了客品数,让顾客觉得买值了。
所谓“客品数”是指单笔小票中顾客购买的品项数。如果顾客在一笔单中购买的品项数多,其意义远远超过简单的提升客单价。增加客品数有以下这些作用。
(1)更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以平络的推荐来看,拿两种药在更大程度上能解决顾客的问题。一般来说,增加客品数的核心理念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给顾客,而不是某一种药,且顾客自我感觉很实惠。
(2)解决动销率低。因为过于集中销售,会带来某些“角落”品项滞销,带来商品结构失衡与库存成本压力大的问题,而增加顾客“购物篮”中的品项则转移了这一压力。
(3)提升顾客回头率。顾客为自己的“不懂”买了单,但并不满意,这就会降低信任感与忠诚度,并因此影响后期门店的来客数。增加品项数,不仅提升了客单价,还因为有更多品种适合顾客,增加顾客的回头率。
该如何增加品项数,同时又让顾客觉得是在为他着想呢?答案就在“专业”里,为解除顾客病痛,可以用到以下搭配策略。
(1)对因+对症。对因是指针对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比如,顾客发热、咳嗽、黄痰量多等,说明有炎症,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消炎。但是顾客咳嗽的症状怎么办呢?于是要提供缓解症状的止咳化痰药。一般来说,疾病都有其因,也有相应的症状,所以,在治疗中,对因+对症是基本原则,这也是医生的基础临床治疗思维。
在这一框架内,包括中药+西药、口服+外用、局部+全身等具体的关联方法,在导购中都可以灵活运用。
(2)预防+监护。不少疾病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感冒等疾病。在预防方法中包括营养干预,也就是当一个人营养均衡,同时注意加强锻炼,抵抗力强了,则患感冒的机会就会少。这里就涉及提供营养素或与保健相关的产品。所以,在与顾客的交流中,输导预防理念非常重要,还会赢得顾客的尊重与重视,比如,告知顾客通过坚持服用深海鱼油与卵磷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顾客,在服用降压降糖药时需要对血压、血糖进行监测,而门店的器械类多属此“监测与护理”类,包括血糖仪、血压计、轮椅、拐杖、按摩仪器、护眼产品等。当然,实际门店的产品更丰富,“预防+监护”的范围也不仅限于此,在导购时需要注意扩大推荐品类。
在这一范围里,联合方法包括个人+家庭(也就是推荐时不仅限于考虑顾客本人)、健康+美丽(即向个人护理品、化妆品延伸)等。
(3)养生+食疗。门店若有健康的食品系列、养生中药与花茶等,都可以在导购中巧妙结合。中药深入国人心中,更易被接受。
这里涉及的方法就是主推+季节(也就是考虑重点商品与季节性商品)等。
老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不良饮食与行为习惯所致,比如高血脂等疾病。若在饮食中控制高脂高热量食物,合理运动,则患高血脂症的概率很小。所以,我们在导购过程中需要明确告知顾客“自己”在治疗中的意义,俗话说“三分靠药,七分靠自己”,所以,引导顾客构建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行为模式也是药店人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在导购过程中的温馨提示。
在更大程度上帮助解决顾客病痛,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产品搭配,提供组合策略,这样的思路既包含了医生基础治疗思维,承担了“护士”的角色,又纳入了“营养师”的价值。如此便提供了完整的客品数给顾客,其意义远胜过单纯地提升客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