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企业的负面形象

“南非职业道德研究所公布了一项针对在非中国企业的形象调查,参与调查者为来自15个非洲国家的常年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关系的经理人。报告分别就在非中国企业的声誉、产品和服务质量、社会和经济责任、对环保的重视以及雇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非洲人眼中,当地的中国企业呈现全方位的明显负面形象:它们不仅声誉不好、产品服务质量差,还毫无社会责任感,工资不高,也不尊重非洲员工。”(节选自网易文章《非洲中国企业形象调查:360度差评无死角》)

在此我们不纠结这篇文章的权威性、可信性、倾向性等,因为我们要看的就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看得见的、亲眼所见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亲身参与其中的(因为我们都在工作)事情。

在“它们不仅声誉不好、产品服务质量差,还毫无社会责任感,工资不高,也不尊重非洲员工”这个调查结果里,我们把“不尊重非洲员工”换成“不尊重中国员工”,“声誉不好”也就是品牌形象不佳。那么,这个结果不是很吻合国内的情况吗?

我们都要工作,每个人自己就是经理、老板、员工,我们扪心自问:

我们对同事尊重吗?

我们媚上而欺下吗?

我们关注环保、注意到那些贫困中的人们吗?

我们在工作中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崇尚创新、认真研究消费需求、坚持正直吗?

我们的工资高、待遇好吗?或者说,我们视员工为伙伴,还是挣钱的工具、认为是我赐给他们工作的呢?

我们有多少品牌有自信与那些国际品牌竞争并能赢得优势呢?

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且我们每个人不也是这一切的制造者吗?

我们很清楚:我们内心想的就是赚钱,快速地、大量地赚钱。然后其他的,诸如环保、社会责任、对员工的尊重、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社会和社区的贡献等,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想的是:要挣钱,先不管正义与否,因为要买房、买车、结婚、旅游、美食、享受生活、要让孩子上学及上更好的大学、给儿子攒钱结婚、养老防病;我还没摆脱贫困、温饱呢,所以顾不上其他的;我要多挣钱,然后移民,我的后代子孙就能在国外生活。这里怎么样,不会影响到我,等等。

这些不就是我们的真实吗?

我们就不能扔下脆弱的自尊心、好面子、虚伪、自大(甚至是夜郎自大)的性格特征吗?它们使我们心硬、顽固不化、死不认错、逃避事实、浮夸。

当我们承认事实,向自己造就的外在的现实和自己内心的事实低头臣服、痛悔时,向被自己带入苦难的人们忏悔时,我们追求的那一切才能真正地到来。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活在钱所带来的幸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