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技企业的管理者沟通时,他(她)们经常会提到开“站会”。“站会”和传统企业的部门晨会非常相似,有着相同的效果,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站会一般在每天早晨一上班召开,也有些技术开发团队不定时开站会,碰碰彼此的进度。主要形式是若干人站成一圈,每个人轮流说一下自己昨天干了什么、今天准备干什么、有什么困难,15分钟结束会议。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会议简单高效,但会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在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做的事情,其他人则对此漠不关心,等着轮到自己,15分钟一到就作鸟兽散,最后大家可能只记住了每天早晨一上班要站着开个会,以及自己每天要说两句话。站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团队的协作程度。但由于站会只靠简单口述,彼此的工作信息依然不够透明,团队时间调配和资源分配依然混乱,会议的目的难以实现。
有一个不错的站会工具叫“故事墙”(下图)——员工将各自的工作情况用文字(也有图片形式)有序展示在一面墙上,围绕它进行工作交流,这种模式可以和站会(晨会)结合,让团队成员看到每个同事工作的信息进度,大幅度地提升信息透明度,促进团队协作。
图15:站会故事墙
在图10中,故事墙分“Ready(计划)—Play(开发)—Test(测试)—Done(完成)”四栏,不同颜色的纸片代表不同的任务种类,黄色代表功能需求,蓝色代表技术任务,红色代表Bug,纸片内容含任务、执行人、工作量和计划完成时间等信息。任务的优先级程度根据纸片自上而下的位置而定,位置在上的为高优先级。95
腾讯公司摩登城市社交游戏团队在引入故事墙管理模式后,项目信息透明、可视化,团队成员每天通过故事墙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项目进展程度,然后对当前工作情况进行判断,准确地找出瓶颈所在,及时做出调整和安排,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摩登城市社交游戏团队应用故事墙工具四周后,团队效率提升了近三倍!
开站会时,团队成员应该聚焦到故事墙边,每个人轮流发言,指着墙上的标签讲解自己昨天干了什么、今天打算干什么——简单直接、一目了然。到团队负责人或者有全局意识的人发言的时候,就会根据故事墙上标签分布的不同,指出当前工作的瓶颈所在,推动相关岗位加快进度、全力投入。站会结束后,故事墙还可以作为记录工作进展的看板工具,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
西方很多优秀企业和组织长期采用故事墙模式进行管理,包括Dropbox、Google、Spotify、Facebook和NASA等。这些企业和组织将故事墙与其他工具集成,包括利用数字白板和协作软件等技术来增强故事墙体验,推动团队向同一方向努力、提升团队协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