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专注——减少失败的机会

专注才能脱颖而出

 

做企业就像写文章,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打动人心,做企业也一样,必须在个别环节上下大功夫,做出特色,才能取得成功。几乎所有成功的小企业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做到了专注,因为专注,它们做到了数一数二;由于做到了数一数二,它们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下表中的14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了专注,这也是它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表2-3 14个企业普遍坚持专注

 

 

携程始终专注于旅游业务,结果成为网络旅游企业中的第一;而艺龙由于涉猎太多,既做旅游网站、又做社区网站,不能集中精力,落在了携程后面。虽然艺龙的资源不比携程少,但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落后之后再想反超,难度很大。如果不能出奇制胜,就只能等竞争对手犯错误。

 

专注的价值

 

(一)减少失败

 

对小企业来说,“什么都想干”是最危险的陷阱;浅尝辄止不可能形成稳固的竞争优势,很快就可能被竞争对手反超。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企业进入了创业和创意的新阶段。多数创新和革命性产品,往往起于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层次化,分工越来越细,市场越来越“分众”。星罗棋布的服务型小企业,那些“只做一件事”、提供专门服务的小公司显示出独特的活力。

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那些有了点钱就不“安分”、觉得到处是“市场机遇”的小企业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小企业由于“小”,抗风险能力就弱,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把自己的业务做强,而不是去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否则一旦更专注、更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企业拿什么抗衡呢?

某些企业令人困惑:企业的管理很糟糕、管理团队的素质总体很差,这样的企业竟然也能成功。不禁让人怀疑管理有什么用?但是如果观察一下它们的竞争对手,就会发现:没有最差的,只有更差的。

在一个行业内,企业都有毛病,只要在经营管理最关键的地方踏踏实实做到行业领先,就有机会成为成功者。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进、以点带面,把企业的关键短板补好,就能够越做越强、越做越好。专注为企业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了治病强身的机会。专注做好几件大事很重要,围绕关键点,把相关的能力逐步提高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整体上就是健康的,就会有光明的未来。

上述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原有业务的根基非常稳固之后,才扩张新业务的,多元化也是相关的多元化。这样,企业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一定要改善内部管理。

小企业如果不专注,就先问自己:自己的市场地位很稳固吗?是不是已经不怕竞争对手的挑战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还是先专注,做强之后再向别的业务扩张。

 

(二)在固有业务内提高竞争力、提高赢利能力

 

专注的第二个价值就是可以精益求精地强化竞争力,使企业经营更加安全。只有在小范围内持续努力,企业才能不断地创新产品,增强客户满意度和黏性,形成市场壁垒,后来者要想超越,难度就会很大。

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企业的产品在核心性能上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还处于劣势,所以往往只能靠价格优势竞争。便宜是王道,把成本优势转化为价格竞争,这不是坏事。但是,只靠价格优势形成的产品竞争力很难持久,“一招鲜”不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企业还需要创新,让产品更有竞争力。提高竞争力之后,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各种合理方式增加产品的服务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自身产品在核心性能上的不足,还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用户关系。

也就是说,企业要学会把产品服务化,把硬件软件化,以此来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尤其是加工类企业,改变单纯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化成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商业模型。“软为主,硬为辅”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IBM的成功和诺基亚近年来的失败就是这种现代商业模式合理性的最好诠释。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濒临崩溃的IBM就成功地进行了从硬到软、从产品到服务的根本转化,直接奠定了它今日的全球领袖地位。

要实现这种转换,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连续的创新,没有专注精神是不可能的。小众市场虽然很小,但是如果能在这个小众市场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对企业而言就不小了;如果再进一步,在各个国家的这种小众市场中都占有一部分市场份额,那么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种依靠产品品质获得的市场份额,比单纯依靠低价格获得的市场份额稳固得多,而且还会有很高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