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工业3.X时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信息化运用来提升制造水平,扩大销售利润。我们称这条道路为智能制造道路,当前中国制造业都将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否则就会被制造业技术革新的浪潮所吞并。
其实智能制造就是工业3.X的根本所在,只要实现了工业的智能制造,就相当于达到了工业3.X时代的发展要求。随着智能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完善和建设,这种网络化的智能制造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难以达到,根据相关的规划展望可以发现,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将会对实体工业的各个领域产生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会达到世界经济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将工业生产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每年可以产生接近40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这对于任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能放弃的大蛋糕。而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按部就班的做好智能化制造,每年就可以实现接近3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量,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利润。
沿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前进,是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自从2008年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减少,各地都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但是根据对生产力的估算,中国真正的用工荒将在2025年左右出现,届时如果中国制造业还没有实现智能化制造,那么高昂的人工成本只能让企业推出制造业。所以中国制造业不得不未雨绸缪,通过实现智能化制造来提升企业的水平,从而适应高人工成本的发展状况。事实上,中国政府同样是基于这个目标才制订了《中国制造2025》,在规划当中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利用智能制造这个高效的推动器,将中国制造业从工业3.0,甚至是工业2.0当中迅速提升,实现生产效率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让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一流,让中国经济也因此而获得空前的增长动力。
对于中国来说,智能制造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非常大,但是回报周期却非常的长,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在不同时代要求下,投资的比例都很高,但是设施建设的标准不同。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在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满足智能制造,也就是工业4.0的标准,那么我们就相当于使用更少的投资,完成了发达国家以往多次基础投资的目标。利用这种效果,我们就可以将智能制造变为一个发展加速器,放大基础设施所带来的作用,降低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从而实现制造业和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车。
但是,沿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前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对于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培养体系等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智能制造要求在信息的传递上形成一个网络,这点要求要高于物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是从未尝试的领域。相对于工业4.0短时间难以实现的特征来说,中国开展智能制造似乎是一个更加贴近实际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