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购交易数量急剧增多的同时,人们不禁开始思考,并购对于商业的发展而言,究竟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企业在选择并购方式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每一个选择并购的企业所走的路径都相同吗?不同的并购交易架构的设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交易的各个因素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与规律吗?并购的未来之路会不会依然像现在这样光明呢?别着急,在阅读了这本《企业并购:逻辑与趋势》后,您一定可以找到您所需要的答案。
本书比较特殊,全书分为16个章节,分别由24位作者就不同问题进行写作,并由格雷格·N.格雷戈里奥、卡琳·L.纽豪瑟两位学者联合汇编而成。这24位作者均为国际并购方面行家,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而且在企业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本书无论是从专业性还是实用性上都是非常出色的。更何况一家之言难免不太客观,百家争鸣才能还原并购最真实的状态。尽管24位作者各自针对的话题不同,但还是能从各位的文章中找出不同于其他同类书籍的地方,这一点可以让阅读本书的读者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一次性领略24位金融大家的风采。
从本书的主要框架方面来说,本书的体例非常完整,编排架构也非常合理。其内容主要从并购动机、并购支付方式、并购效应、并购对未来企业经营和股东利益的影响、并购监管的演化路径,并购套利行为的评判标准及并购获利来源7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叙述。这7个方面几乎囊括了有关于并购知识的全部问题。除此之外,作者在表述理论知识时还善于利用案例来加深读者理解。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几乎都是以一个著名案例为切入点,然后再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读者通过阅读作者活灵活现地描写过的案例,很容易能够主动代入,置身其中地去感受银行业、电力行业、天然气行业、电信业等多个行业的并购实战,摸清各个行业的并购规律与交易脉搏。
从本书的表达方式上来说,作者非常善于用简洁的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复杂问题。对于读者而言,这比那些喜欢大谈烦琐理论的专业书籍阅读起来简单方便得多。由于24位作者无一例外都有金融学学者的身份,所以整本书的金融学色彩也极其浓厚。本书更加注重内在的思维逻辑与思考方式,而不是简单的高度概括,清楚明了的表达方式与准确无误的数值结果让人无法反驳。市面上的许多专业书籍虽然也在运用图表表达,但如此注重系统逻辑与具象化表达的却很少。
从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说,本书所讨论的观点也非常贴合实际。作者的眼光非常独到,看法也非常客观。并购之路固然可以让企业变得更强,但这条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几十年来,收购兼并活动总是颇受争议,本书也在第11章中对此问题专章探讨。作者罗伯特·W.麦克吉(Robert W .McGee) 从功利主义和权利理论两个角度来对并购中的道德问题展开论述,这在其他专业书籍中是非常少见的。事实上,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应该是抱着彼此“双赢”的心态来进行接洽与谈判的。尽管一些并购交易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也不能简单地就以此判定并购是存在负面影响的。并购之于中国,虽然相比于美国、欧洲而言起步较晚,影响范围较小,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广阔的市场腹地也是让人不容小觑的。本书的末尾对于中国并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与预判,旨在希望给中国的并购从业者们一些正确的导向和启示。
正如古人所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书也不是十全十美。首先本书的文字理论叙述部分篇幅较少,所以对于有一些并购基础的读者来说,阅读效果可能会更好;其次由于本书内的大量公式算法和许多金融学专业知识,完全没有金融学与数学基础的入门级读者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本书的受众范围并不算广泛。
总体而言,本书研究论题新颖、角度开阔,抓住了并购发展时代脉搏。结合了本书出版之时最新的并购理论,并将其与并购案例相结合。作者运用了实证分析法的叙述手法贯穿始终,使得本书体例完整的同时还实战性极强,观点独到,论证合理。希望读者们可以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找到企业并购的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