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企业与哲学

在《星巴克体验》一书中有一句话:“公司是在向它的员工说明该书里包含的原则和哲学思想如何重要。”这意味着,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进入哲学的深度中。哲学之外的肤浅,只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和短视,最多是模仿的成功。

企业经营与哲学?

这确实是一个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尤其针对国内企业。因为我们缺乏的正是哲学及其带来的思想深度。

比如这样一个哲学意味的问题:我(企业)到底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呢?

如果认为是产品,虽然也对,但是与认为提供的是快乐的观念相比就肤浅了。

这种深刻和肤浅的差异会体现在经营管理中。比如苹果的“桌面销售”和“14天内可以退货”,至少有让顾客满意、快乐的价值观的痕迹。而认为只提供产品的企业,只能在竞争压力下模仿更人性化的服务政策,绝不会创造和甘心情愿这么做。当然,最终顾客的心倾向于谁,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企业认为应该提供有品位的生活,相对于提供产品的认识,无疑也是深刻的。这就如他们开发了一款高品质的产品,但他们不一定要高定价、定位高端,而是一个大众化的定价。他们宁愿通过压缩功能选择而控制成本,也不会降低产品品质、消除艺术品式的品位。但是一家认为自己只提供产品的企业一定会关注高端、低端。

仅就这个单一的例子就能看到,深刻的思想必然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而且这样的企业给人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

哲学、深刻,几乎与思考是同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