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企怎么做大产品,为什么在华外企能做出多个大产品、并长盛不衰,只是产品好,营销专业吗?
中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是外企教的,政府事务也是外企教的。只是国内企业不守规则,乱了规矩,乱拳打死老师傅,让师傅们吃了苦头,也不得不在乱战中和徒弟血拼了,结果很惨。原因是,师傅有所顾忌,爱面子,徒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应了那句俗话:“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但师傅终究是师傅,师傅和徒弟的区别在于师傅有套路,能传承,能学习,能复制,这个方面徒弟不行。就像中国足球,最多有几个有天赋的学员,但是终归教练不行,所以,偶尔一两脚好球,结果还是输。除了没套路外,不好学、没新活、根基差也是原因。那么,师傅是怎样干的哪?时代方略总结出七套拳法,且听分解。
第一套:政府事务保驾护航。
能力强大到上能影响政策、下能适应政策、解决一切诸如“目录”类门槛,所向披靡,从中央到地方,从省会到基层,这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这支部队是精锐的先头部队,武器是导弹或核弹,相当于二炮,威力巨大,只有他们先轰炸,众多地面部队才能作战。
第二套:专家体系撑腰。
外企的专家体系是“辐射式、接力式、巡回式”的,辐射式就是建学术中心,北京辐射华北、东北,上海辐射华东、广州辐射华南。接力式就是一棒接一棒,逐级进行专家接力,院士级和国家级大腕教育省里专家,省里到市里、市里到县里、县里到乡里,虽说医生是儒商,但毕竟是学者,学者尊重权威,听老师的话是根本。巡回式是每个企业的各级别顶级专家要向明星巡演一样各地演讲、教学,场面火爆,效果非凡。
第三套,主攻高端核心医院。
外企相信得医院者得天下,得高端者扫低端。所以,前二十年一线城市的TOP医院、TOP医生必须要被拿下。现在外企也在开始布局广阔市场的县医院第三终端了,但是高端仍然是不动摇的。这是因为,中国患者多是听医生的,医院实现了第一次购买,药店实现了重复购买。
第四套,客户管理到位。
从商业、医院、消费者、医药代表,基本都有详细档案,从消费习惯到生活方式、从家住哪里到个人爱好、从与公司关系到与竞争者关系、从销售数量到费用投入、从白天跟班到晚上陪班。可以说外企真正做到了对客户的全方位管理,就是公安和档案部门也感汗颜。如此这般,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第五套,全面培训给力。
外企可以把一个对医药销售完全没了解、没经验的人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医药代表,而且能够挖掘你、改变你,这绝对是外企的特色。愿投入,而且是肯持续的投入,敢投入,而且是有保障的预算,医药外企的培训甚至带动了整个中国的培训市场。他们培训你的一切,从写报告到报销,从知识到销售技巧,从市场管理到人员管理,全面覆盖。他们培训渠道客户、培训医生、教育消费者,甚至培训专家,全方位培训,就连中国的许多专家都是药企培养的。
第六套,专业化支撑。
专业化支撑不仅仅是指学术推广,是学术、商务、品牌、管理的总称。包括专业队伍、专业产品、专业推广,在每个环节都体现专业化。大到策略制定,产品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管理,小到推广会组织、个人拜访、讲产品故事,不论是专业故事、感情故事都能深入人心。在外企工作过的人最大感受就是专业化,以至于离开后仍然受益多多,这也是国内企业与外企的最大差距,也是没法复制大产品的重要原因。
第七套,系统化管理统筹。
你要问外企是过程管理还是结果管理?资深外企人士一定感受很多,外企是目标管理,是针对结果的过程控制。所以,外企一旦运转开来,总能成持续发展、稳定上升态势。跟美国一样,换几任总统都没影响,换几任总经理、骨干人员流失都能保持增长,这就是他们的秘诀,靠管理取胜,把企业变成秩序运转的一部机器。
那么,外企做产品最突出的方面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塑造出多个系列大产品,这是最厉害的,也是最了不起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外企的企业整体战略支撑营销战略,营销战略支撑产品战略,而且是长期性的。他们注重竞争地位长期性、市场份额牢固性、产品增长持续性。他们会用专业产品支撑专业化模式,专业化模式支撑专业队伍,专业化队伍支撑专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