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某企业导入流程优化项目之后,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职责划到岗位,标准因岗而异,重新设计了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梳理了企业文化。企业率先提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做到位,事事都管好”的管理目标。
将流程责任全面落实到绩效管理,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其中,企业价值观念中有一条“承诺就要做到”。企业这么讲,员工也这么做。只要企业有一个员工答应了顾客的要求,企业上上下下就想方设法地满足顾客的要求或解决顾客的困难,让顾客满意度一直保持在区域同行业领先水平。
员工人均绩效也远高于区域同行业水平,各级主管真正做到了事事都管好,让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无事可做。企业逐年发展壮大,其成长肉眼可见。
十几年时间转瞬即逝,这家企业现在的规模比当初扩大了数倍。
5.从绩效分析入手持续流程改善
持续改善是为了让员工“能做好”,让企业发展更健康。如何知道员工有没有做好呢?答案很简单:看绩效。
流程运行的结果是绩效。所以,流程好不好,绩效来检讨。
如何通过绩效分析检讨流程运行状况,笔者的建议如下:
①员工有绩效扣分项,先检讨流程有没有缺陷。员工犯错80%是流程有问题。如果不是流程的问题,才找员工的问题。是能力不足,态度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得要领?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改善技能、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职业水准。
如果是流程有问题,也要分析是流程本身有问题,还是执行流程出现了偏差。执行出现偏差好解决,流程本身有问题就要进行再设计或再优化。
流程本身有问题,是四级流程有问题,是三级流程有问题,还是一级、二级流程有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彻底将问题解决为止。
②比较流程优化前后的运行效率。优化后的流程比以前在时间上少缩短了多少、成本上降低了多少、岗位减少了几个、活动减少了几步、创造的价值增加了多少。只有高效流程才能带来高绩效,判断流程绩效高低的标准就是人均产出高于或低于同行业。
③了解员工对流程的认知。了解员工是否知道这个流程的目标要求,即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或活动,它的目的是什么。让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始终不偏离目标,即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把事做正确。
这就要再说一说流程目标与流程结果。流程目标告诉员工做正确的事,流程结果让我们知道员工做事有没有达到目的,有没有形成闭环。流程目标就是定性管理,工作计划就是定量管理。
绩效分析既要进行定量分析,也要进行定性分析。让员工做事始终盯住流程目标,始终盯住企业战略,不偏方向,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