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医院看病的例子。大家都什么时候去医院检查身体求诊断呢?通常情况下有两种:
第一种:生病了,胃不舒服,这个时候是要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的。
第二种,没有生病,定期体检。特别是生活条件好了,定期体检越来越重要,防患于未然。
再回到精益生产,通常也是在两种情况下做价值流程图。
第一种是启动重大改进项目(比如生产线的精益转换)或者某个具体流程的改进项目(比如来料检验流程)。这有点像生病检查诊断,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流程有很多问题,需要好好改进,不然流程的竞争性会大大降低。
第二种是定期价值流程图分析,通常是对一个流程每一年(或者是每一季度)进行一次例行的价值流分析,看看上一个循环的行动方案是否完成,行动效果是否和预期相符,并为下一个循环提出改进行动计划。
继续医院看病的例子。病人的检查诊断在整个医治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呢?不诊断,直接治疗,这是不行的!因为病人得的是什么病还不清楚。那么诊断完了,得知病人得了胃病,但不跟进后续治疗,病人能康复吗?显然,也是不行。总之,诊断只能告诉医生,病人得了什么病,但诊断本身不能治病。
再回到精益生产,价值流程图能够指出价值流中的浪费,并确认出消除浪费的改善活动,但是仅有价值流程图本身,并不能改善价值流;价值流程图不能取代驱使我们改进的改善活动;价值流的绘图也不能取代改进程序的领导力。所以说,价值流程图绘制完了才是改善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