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曰托于似类

似类之事,人主之所以失诛,而大臣之所以成私也。(出自《六微》)

似是而非的事情,是君主之所以处罚失当,而大臣之所以能够谋取私利的原因。

故事1:门者之言

齐国有个叫夷射的中大夫,在齐王那里侍酒,喝得酪酊大醉后出来,倚靠在廊门上。守门人别跪请求说:“您无意于赏给我一点吃剩下的酒吗?”夷射斥骂道:“滚!受过刑的人怎么竟敢向尊长要酒喝!”别跪慌忙退下。等到夷射离开后,别跪就把水泼在廊门的檐沟下,像尿湿的样子。第二天,齐王出来看见了,怒责道:“谁在这儿撒尿?”别跪回答说:“我没看见。虽说如此,昨天中大夫夷射在这儿站过。”齐王因而对夷射进行惩罚并杀了他。

故事2:济阳君以栽陷除仇

魏王臣子中有两个人与济阳君不和,济阳君就作假让人伪造王命而谋划进攻自己。魏王派人问济阳君说:“你与谁有仇?”济阳君回答说:“我不敢和谁有仇。虽说如此,也曾和两个人关系不好,但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魏王问左右近侍,都说:“确实如此。”魏王就杀了这两个人。

故事3:司马喜以栽陷除仇

季辛和爱骞相互怨恨。司马喜和季辛的关系刚刚恶化,就暗地派人杀了爱骞。中山国君以为是季辛干的,于是就杀了季辛。

故事4:郑袖掩鼻

楚王宠姬中有个叫郑袖的。楚王刚弄来了一个美女,郑袖就开导她说:“楚王非常喜欢别人捂住嘴巴,你要是靠近大王,一定要捂住嘴巴。”美女入见,走近楚王就捂住嘴巴。楚王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油说:“她本来就说过讨厌大王的气味。”等到楚王和郑袖、美女三人坐在一起的时侯,郑袖就事先告诫侍从说:“大王如果发话,一定要立即听从大王的话!”美女上前来到靠楚王很近的地方,多次捂住嘴巴。楚王勃然大怒说:“割掉她的鼻子!”侍从于是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另一种说法: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楚王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欢、宠爱这位美女,她就也喜欢、宠爱这位美女,胜过了楚王。衣服珍宝,挑选美女想要的给她。楚王说:“夫人知道我宠爱新来的美人,她喜欢、宠爱这位美人超过了我,这也就是孝子奉养父母、忠臣奉侍君主的方法。”郑袖知道楚王已不认为自己嫉妒,就对新来的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宠爱你,但讨厌你的鼻子。你见到大王,时常捂住鼻子,大王就会长久宠爱你了。”于是美人听从了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王,常常捂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人见我时常捂住鼻子,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楚王硬是追问她,她回答说:“不久前新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楚王发怒说:“割了她的鼻子:”郑袖预先告诫侍从说:“大王如果发了话,一定要听从命令。”侍从于是就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故事5:费无忌陷杀政敌

费无极是楚国令尹亲近的人。郄宛新近侍奉令尹,令尹非常喜欢他。费无极就对令尹说:“您很喜欢郄宛,为什么不到他家喝一次酒?”令尹说:“好吧。”令尹就让费无极到郄宛家置办酒席。费无极开导郄宛说:“令尹非常高傲而喜欢兵器,您一定要小心遵奉他,先快些把兵器陈列在厅堂下面和院子门口。”郄宛就照办了。令尹前往,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费无极说:“您危险了,快离开这里!事情还不知会怎样呢。”令尹非常愤怒,发兵讨伐部宛,接着就杀了他。

故事6:中山有贱公子

中山国有个地位低下的公子,他的马很瘦,他的车很破。有个和他私下不和的国君近侍,就替他向国君请求说。”公子很贫困,他的马很瘦,大王为什么不增加他的马料?”国君不答应。近侍就暗中派人在晚上烧了草库马棚。国君认为是这个地位低下的公子干的,就处罚了他。

故事7:魏有老儒

魏国有个老儒与济阳君不和。济阳君的门客中有个和老儒有私仇的,乘机攻击老儒并杀了他,以图讨好济阳君,说:“我因他与您不和,所以替您杀了他。”于是济阳君不加明察就奖赏了他。

【评】:

韩非子所举皆是构陷以借君主之手除去自己敌人的例子,从原理上讲有三个要素,一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二是利用了君主的好恶,三是借助了“常理”。

能够借用信息不对称的,多是君主身边的近臣。面对信息不对称本身,君主办法也不是很多,明朝建立锦衣卫、东厂等情报机构,就是皇帝企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心思写照。

“常理”是这三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所谓“似类”就是利用了“常理”。所谓“常理”就是一般情况下的推理,由某个结果倒推其原因。从逻辑学上这个逆推理本身就不太确定,因为一个结果往往是可以由多种可能的原因构成的,但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这些问题往往并不会过多下心思,而是依靠经验、感觉直接作出判断。更何况当有情感、好恶的因素夹杂其中时,这个判断的客观性就更难保证。比如你在家里有个东西找不到了,正好当天钟点工打扫过卫生,你会很容易优先地考虑到是不是钟点工偷了。

构陷者往往很熟悉君主的好恶与情感规律,所以当他们设这种局时,成功率非常高。而事实上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君主是被利用了。

事实上,凡是构陷人者,基本不出上面我总结的这个窠臼,特别是利用君主的“逆鳞”或痛点。江充等人构陷太子刘据,是利用了汉武帝晚年猜忌心加剧;武则天朝来俊臣、周兴等酷吏横行一时,构陷、诬杀千百人,也是利用了武则天对她改唐为周的前期天下反对者不绝如缕的不安心理;李林甫、武惠妃设计让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也无非是利用了李隆基对李家王朝从李世民杀兄到武则天杀子、韦后杀夫唐中宗、李隆基本人杀姑姑太平公主这段不堪历史的内心不安感;秦桧等诬杀岳飞,也无非是利用了宋高宗赵构经历过“苗刘兵变”而被迫传位给三岁儿子的惊恐。

韩非子举了这么多构陷的例子,绝不是要教人如果去害人,而是想警告君主不要为人所利用。所以对领导者来讲,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还在于修身养性,要控制欲望像火焰一样膨胀,情绪要控制,特别是愤怒的情绪要学会掌控;其次是个人之好恶不好尽显于众;再次遇重要决策思维一定要缜密、周全,位置越高误判带来的后果就越严重,所以不得不如此;最后是领导者要重视信息情报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