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何定义部门管理目标

(一)定义管理目标的方法

定义各部门的管理指标之后,管理者要掌握定义管理目标的方法。定义管理目标最常用的方法是现状分析法。

部门层面的目标制定强调现状分析,明确部门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扩充能力,为公司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和保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对部门现状进行分析:

(1)从领导的期望出发认识不足。

(2)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出发认识不足。

(3)从对手或标杆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发认识不足。

(4)从理想的管理境界(如零库存、零损耗、零故障)出发认识不足。

认识到部门的不足之后,我们就要下决心通过改善来弥补这些不足。管理目标就是体现管理者意志的一个更高水平的数值,如表5-13所示.

表5-13 现状与目标

管理指标

现 状

目 标

生产效率

83%

88%

批量合格率

78%

83%

库存周转天数

28天

20天

……

……

……

在目标制定的划分上,管理目标与管理者的意志并不是截然分开,二者有一定的重叠。比如公司年度目标,是公司管理层在参考部门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的。

企业制定目标,除了要遵循经营理念、基本方针、战略构想和部门基本职能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的能力、需要和发展,即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好的目标体系,应该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战略目标管理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如何保持管理者和员工的挑战激情

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索尼的逐步衰败固然有许多其他复杂的原因,但结果至上的绩效主义确实给索尼带来极大的损害。绩效主义采用了不恰当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表现在,首先,考核时结果至上,忽视过程与改善行动。其次,考核结果与物质(员工待遇)挂钩,忽视员工的精神成长。

绩效主义盛行的结果是,管理者和员工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获得公司承诺的物质奖励,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设法调低上级领导期望的目标值上,以至于每年年初设定目标值时,各部门与上级领导讨价还价。长此以往,团队必然会失去达成目标的激情。

(三)各部门管理指标、目标的跟进落实

管理指标、目标定义之后,公司领导积极关注1-2级管理指标、目标的达成状况,3级及三极以下的管理指标、目标由各部门根据目标施工图的要求进行管理。

企业领导还可以和部门管理者一起(在每月一次的质询会上)探讨三级及三极以下指标、目标达成状况,并对部门管理者的工作及工作方法给予指导。

总之,在跟进落实部门管理指标、目标的过程中,企业要彻底摒弃“定指标目标、考核和实施奖罚”的不负责任的粗暴管理。

案例点评:

通过分析前文提及的故事《听话的猫》,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管理指标定义错误:管理指标不应该是大花猫每天抓住老鼠的数量,而是家里剩余老鼠的数量。

(2)管理目标设定错误:管理目标不应该是每天抓住一只老鼠,而是家里的老鼠越来越少,终极目标是家里没有老鼠(追求零老鼠)。

(3)设定目标缺乏沟通:其实被管理者最了解现状,因此设定目标的时,被管理者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

(4)制定目标的目的错误:制定指标、目标的目的不应该落在“考核”上,而应该放在猫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上,所以制定目标之后,研究改善抓住老鼠的办法才是关键。

(5)奖罚措施设置不当:奖得太多,诱惑太大,被管理者容易铤而走险;罚得太重,员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劳资关系,伤害员工尊严。

(6)长期下去,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会缺乏信任,企业文化将受到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