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思考,减少目的不明的会议

企业中有着大量目的不明、名称混乱的会议。这些会议往往因为相对简单、时间不长,多数不严格按照会议规范进行。比如说,领导突然召集大家开个短会,说说最近的一个信息或者彼此近来的工作情况,时间也就30分钟。这类会议大量存在,有的企业多些、有的企业少些,其中部分是为了满足管理者彰显自我的欲望而召开。

管理者往往喜欢开会而不自知——召开会议、传达信息、当众讲话是上位者彰显权威的最佳载体。有时候明明没什么要紧事,也要把下属都召集起来,通过每个人轮流汇报发言来了解最近大家干了什么,然后领导再来一段长长的发言,讲到每个下属都目光迷茫为止——事实上,如果要了解某位下属的工作情况,最佳媒介无过于一对一会议;如果要传递信息,用今天的科技手段,在工作群里直接写一段更加清晰明了。

要系统性解决目的不明会议的问题,必须要遏制住管理者开会的欲望,具体有两个可以长期坚持的做法。

第一,持续不断地提醒管理者“不要为自我满足而开会”。直至它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对一家随意开会情况非常严重的企业来说,成本低廉且容易实施的方法是办公环境招贴。例如,在管理者的办公室内贴上“不要随意开会”、“开会目的需清晰”、“不要为自我满足而开会”等,或在办公区贴上大字“不开无效会议”等等。

招贴只是表面工作,接下来一方面通过核心领导层不断重复明确“不开无效会议”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制度上、流程上做一些规定。例如,临时会议也需要走流程,明确会议目的和议程,而且会议目的还不能仅填写“汇报工作”或者“例会”敷衍了事——通过不断坚持,将“不开无效会议”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第二,持续加强会议成本意识。有严重会议问题的企业,多半是因为没人在乎成本这件事情。要知道与会者的时间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会议成本不但要包括工资、福利等成本,还要计算劳动价值成本、中断日常工作成本和人力机会成本(即某人如果不开会,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日本有家企业叫太阳株式会社,有一个关于会议成本的计算方法——会议成本是平均工资的三倍乘以二,然后乘以开会人数,再乘以会议时间。为什么是工资的三倍呢?是因为工作劳动价值远高于平均工资;为什么要乘以二?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一些经常性的活动,损失要以两倍来计算。也就是平均工资乘以六乘以人数和会议时间。算一笔账,如果按照与会者平均工资一小时一百块钱算,召集一个十人参加的两小时会议,会议成本将高达一万两千元。

所以,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必须要明确以下问题:

-​ 开这个会要达成什么目的?是不是值得花一万两千块钱来开会?如果不值得,有没有其他方式来达成目标?比如说在钉钉里建个群,在群里发公告、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如果一周少开一次这样的会,那么每月就可以节省近5万元)。

-​ 该会议是不是能缩小会议范围?三四个人开个小会行不行?

为加强会议成本意识,减少会议所带来的浪费,可以通过软件工具进行设计提醒,即会议召集人在明确会议参与人和时长后,会自动出现专门提醒告诉召集人,该会议的成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