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厂商协同和一体化

厂商之间的协同和无缝对接,是渠道管理中常说常新的话题。从精细化角度而言,厂商关系的融合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建立动态、共享的信息平台。只有及时、动态地把握渠道伙伴的销售、库存等方面的信息,厂家才有可能精确地切换品种、调整产量、修订销售计划、处理库存、调节价格,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速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流程、组织的一体化。厂商双方在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上相互介入,协同操作;彼此以虚拟合作方式实现一体化(厂商各自的业务团队整合起来协同运作)。甚至可以从虚拟合作转为实体合作,双方共建销售组织,统一领导、指挥和管理。

第三,构建复合的渠道满意机制。不仅仅注重利益机制,更要注重文化机制,使厂商双方具有共同的理念及企业文化基础,具有彼此能够认知、理解的知识背景。在厂商能力不对称的情形下,厂家更要致力于渠道伙伴能力的提升。同时渠道满意是个动态、不确定的范畴,制造商应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把握渠道的期望,持续改善合作关系。

第四,制定精细化的渠道利益政策。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渠道对象,渠道利益政策在基本原则统一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差异,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更准确,出台节奏更合理,作用效果更理想。粗放式的渠道政策,很容易造成厂家宝贵的资源流失,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引发渠道反感。

完整零售终端管理体系。终端是一个平台,不断上演着生动、激越的喜剧和悲剧;终端是一个系统,由位置、结构、展台、物料、人员、事件等构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终端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对各要素精益求精,更主要的需着眼于整体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从实用角度看,可以建立终端档案,对终端效能进行动态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寻找创新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