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多品牌战略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当我们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来看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策略,你是否发现了这个秘密?多品牌战略其实是一种过渡,从稀缺社会到丰饶社会的过渡。在供给非常稀缺的时候你不需要品牌,只要有产品就够了。因为那个时候,需求是缺省值。正是因为产品在数量上的增长和同质化的加剧,才需要将人群中更有特色的类似需求聚拢在品牌的旗帜下。多品牌就是树立了多杆不同的大旗。利用多品牌,你就能满足更多的需求,你的产品才能顺利地被交换出去。

还记得上一节中的公式吗?

成功的交换实现了:

 

供给=需求

 

在产品日益增多,竞争也激烈的时候,有些经营者想到了曾经被抹去的特殊需求,他们把特殊需求中的一部分加以抽象,形成这样的公式:

 

品牌A的产品×产量A=NA)×(基本需求+A类人群的特殊需求);

品牌B的产品×产量B=NB)×(基本需求+ B类人群的特殊需求);

品牌C的产品×产量C=NC)×(基本需求+ C类人群的特殊需求);

……

 

现在,在每个品牌的旗帜下,交换都顺利地达成了。但是,无论你已经成功地创建了多少个子品牌,你终究会碰到极限——客户细分和规模制造产生的冲突。

今天,即使是最出色的品牌营销专家宝洁公司,也只有300多个品牌,考虑到个人快速消费品的客户数量以亿计算,品牌差异化和需求的完全满足之间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这就像要把各色不同的饼干装到饼干筒里的难题一样。在“产品为王”的时代里,处理各色形状不同饼干的方式是把那些不规则的边界削掉;在“品牌为王”的时代里,处理的方式是用不同形状的饼干筒来装那些形状大致相同的饼干。

 

1-2 原始需求


 

              图1-3 “产品为王”时的规模生产       1-4 “品牌为王”时的有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