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穷理

以言讥人,此学者之大病,取祸之大端也。夫君子存心皆天理,天理存则心平而气和,心平而气和则人有过自能容之矣,尚何以言讥之哉?大抵好以言讥人者,必其忮心之重者也。惟其忮心之重也,所以见人富贵则忌之,见人声名则疾之。忌之疾之之心,蓄之于平日,

讥之激之之言,发之于寻常,殊不知结怨已深,构祸已稔,身亡家败,不可已矣。是故君子贵乎养心焉。

“恕”之一字,又为求仁之要,“量”之一字,又为行恕之要。未有能恕而无量者,亦未有量而不恕者也。是故恕当勉,量当学。有杯盂之量,有池沼之量,有江湖之量,有天地之量。天地之量,圣人也。江湖之量,贤人也。池沼之量,中人也。杯盂之量,则小人也。

易喜易怒者,小人也。易予易夺者,小人也。满而先盈者,小人也。未富而先富者,小人也。中人则有宽有狭,贤人则多宽而少狭,圣人则万物不能挠其志,与日月同其明,鬼神合其德,荡荡熙熙,无所不容矣。然则学量之功何先?曰穷理。穷理则明,明则宽,宽则恕,恕则仁矣。

释义:

用言语讥笑别人,是学者的大毛病,惹祸的重要原因。君子心存天理,存天理就会心平而气和;心平气和,别人有什么过错也可以宽容了,哪里还会用言语讥笑别人呢?大概喜欢用言语讥笑别人的人,他的妒忌心一定很重。妒忌心重,那么看到别人富贵就妒忌,看到别人有名声就妒忌。这种妒忌心在平日里蓄积起来,讥讽人的话说出来就成平常之事了,却不知道这样与人结怨已深,祸害也瓜熟蒂落,身亡家败不可避免。所以君子重视养心。

“恕”这个字是求取仁义的关键,“量”这个字是行恕道的关键。没有能行恕道而心量不广大的,没有心量广大而不行恕道的。所以,恕当勉励,心量要学习。世界上有酒杯大小的心量,有池沼大小的心量,有江湖大小的心量,有天地一样无边的心量。有天地一样无边心量的是圣人,有江湖一样心量的是贤人,有池沼一样心量的是中人,有酒杯一样心量的则是小人。

喜怒无常的是小人,予夺无常的是小人,狂妄自满的是小人,小富而骄的是小人。中人则有宽宏大量的一面,又有狭隘的一面。对于圣人来说,外在事物不能阻挠他的心志,与日月一样智慧,与鬼神一样不可测度,广大无边又温和欢乐,自在随缘,没有什么不能容纳。那么学心量广大要先学什么呢?要穷究事理,穷究事理就会有智慧,有智慧就会宽容,宽容就会行恕道,行恕道就是行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