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领导是一切的中心与源头

组织的一把手是最重要的,从某个角度上说他是组织一切的源头。我们看到的组织与团队文化,其实都是领导人的外化,就像其是一颗种子,这些东西都是由这颗种子生长出来的。

有一家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究其原因,就是CEO多疑、对人才不信任、喜新厌旧,总是不断去外部寻找、物色高端的人才,而且请这些高管人才进来后,就会把内部原有的一部分组织分拆给这些人才,或者在原有的管理层上面多增加一层,这样就造成了内部的组织拆了又合、合了又拆,管理者一层覆盖一层,往往一个外来的高管干了不到半年,“蜜月期”过后就会“失宠”,而迎来新的高管作为其上级,自己也被无形中“降级”了。

这位CEO总是容易听信其他人对某些人的信息和评价,而且离谱的是,他还把这些不好的信息和评价又复述和传达给了被评价人,成为内部传递小道消息的第一人。

这样,CEO其实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复杂性”和“负能量”(而非简单与正能量),就像蚕织茧一样,组织被弄得越来越复杂。

而HR高管,针对这样的事情,要从客观的角度提醒企业一把手,告诉他反复变化、不断增加组织复杂度的负面影响,并在职责范围内纠正这样的做法。

另外,HR高管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往往能在组织中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因为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他是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说话往往更有影响力。最害怕出现的是,HR高管自身也失去了甄别事物真假、对错的能力,向错误的方向执行,甚至继续在组织内传递负面信息,这样的危害是极大的。

林枫把这称作组织的第一性原理。相信大家对第一性原理已有所耳闻,第一性原理是从头计算,不需要任何参数,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体系基态的基本性质的原理。

而对组织来说,这个从头开始计算,就是从企业的创始人开始分析组织的现状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其对商业、企业发展、人才、价值观的假设,构成了企业将会发展与演绎成什么样子的第一性原理。

演绎法,即寻找到一个必然为真的前提,然后在这前提上进行逻辑演绎。这个必然为真的前提,若是因果链上的第一因,或是事物细分到不可细分的维度,可以称之为第一性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在以此为基石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到现象层面的操作手段。

我们通常提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是第一性原理和逻辑演绎法的思考方式。

(1)使命。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第一因。使命就是一种虚构,它还未实现,甚至永远不可能实现,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人相信可以实现。

(2)愿景。接下来就是愿景,一个组织有了使命,就会引发出履行这个使命的未来,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想要变成什么样子。

愿景是为使命服务的,所以是阶段性的,比如五年、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公司会变成什么样的,要做成哪些事来实现这个使命。

明确愿景,是为了让组织中的个体能想象在这个阶段自己可能获得什么好处、有什么样的收获。

(3)价值观。有了使命和愿景,就需要有价值观来为前两者保驾护航。价值观是前进路上的操作方法,筛选人的标准。如果要一起上路干活,那么大家都得认同这个标准。

价值观不是墙上的标语,价值观是需要考核的。马云提到,阿里巴巴对高管主要是考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不做业绩考核,中层和基层才做业绩考核,这一点对其他企业是很有启发的。

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要素,亦即构建了商业知识的第一性原理,才能去谈战略。以这三个要素为前提推导出来的战略,才是独特的,以至于别人无法模仿。能被人模仿的战略不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