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属性,注定对技术服务是刚性需要,技术对饲料的生产表现起到催化作用。由于养殖户自身的技术普遍缺乏,政府公共服务功能也有限,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农资厂家提供的售后服务杯水车薪。以前饲料企业的免费售后服务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出于成本考虑的非专业化的技术提供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作为新兴饲料经销商一定要千方百计整合相关优质技术资源,为养殖户提供实质性的价值。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获得养殖户认可和政府支持,建立有效的与养殖户沟通的桥梁,形成良好的客群关系,稳定经销商与养殖户的关系。猪场技术服务基本内容如下:
• 常规的饲养管理、操作技术流程的培养。
• 影响PSY、LLY的关键技术环节、潜在危机的培养。
• 替抗保健、有机育肥的观念和技术的培养。
• 主流猪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预防控制的思路和模式方案。
• 饲料特色产品、套餐功能及其应用技术的推广。
•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区高效净化的新观念的推广。
• 猪病的临床诊断技术、解剖技术、“小挑花”等常规手术、采血及抗体检测技术、人
工授精技术、产房接生技术、B超测孕技术。
• 新型粪便环保无害化处理,实现种养循环。
……
建立四级技术服务体系,公司技术专家负责对服务队伍的培训,处理科技服务队都无法处理的市场重大应急方案;饲料企业总部科技服务队负责对片区科技服务队员进行培训和考察,指导、管理和协调;经销商所在片区科技服务队负责举办流动课堂,直接管理驻地兽医,处理兽医无法处理的市场应急;驻地兽医负责市场应急的处理,协助举办流动课堂和市场开发。通过自身学习、聘请技术专家、借力厂家专家、外包给社会服务机构、置换技术资源等方式,需要建立技术专家档案,整合一批畜牧专家。技术提供模式如下:
(1)“一对众”模式。
经销商通过策划、组织或参与多种形式的大、中、小型会议,进行推广。包括招商会、产品推介会、技术推广会、规模猪场内部员工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讲座。
(2)“一对一”模式。
根据猪场的具体特点,技术老师、销售人员单独或组团到养殖场上门服务,集中解决养殖场的重大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驻场”模式。
技术老师进驻到某猪场一个时期,具体、系统、全面的指导养殖技术,切实提高饲料报
酬,与养殖场建立深入的嵌入关系,建立示范场。
(4)“托管”模式。
针对规模猪场的全部生产指标或部分生产指标,或某个生产部门或环节,进行托管或协管,从而导入饲料和保健品,对某些生产指标负责,以结果换销量和利润。
(5)“特别邀约”模式。
针对个别中大规模养殖场的特别邀约,以及市场上产生的抱怨和投诉,经销商可以安排技术老师、业务员单独或组团进场赴约,进行诊断、解剖、采血检测、评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具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征得猪场认同后,协助或监督执行,以保障问题的解决和方案的效果,从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