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篇第28章里,老子明确将玄德与“以知治邦,邦之贼也”对立起来,此处的“知”不是智慧、聪明、机巧,而是指教导、教育,也就是以礼、乐(刑就不用说了)教导民众的方法,即孔丘想恢复的周公之治:以宗法、封建、礼乐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与教育系统,老子认为这是“其人与骨皆朽矣”的一厢情愿。
《庄子·天运》里以寓言而论老子与孔丘的差别: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夕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老子认为提倡仁义是让天下失其朴,就像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孩子,是乱莫大焉的事。玄德是“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老子抨击“礼教治国”的做法,即孔丘认为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能“有耻且格”的礼教派。老子断然否定孔丘的一系列治国主张:学习六经,向社会宣讲烦琐的礼仪,维持宗法体制,恢复周礼等。这些都是老子所反对的。为什么呢?就是老子通篇都在阐述的基本观念: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邦夬夬。治大邦,若烹小鲜。等等。都是在说一个问题:不要自以为是地瞎搅和、瞎折腾。
这不是赞成愚弄百姓、人民,这里的“愚”不是愚弄之意,是指执政者顺其自然、和煦温和(闵闵),百姓就生活在“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的“屯屯”的状态:其政闵闵,其民屯屯。
闵闵,指无声无息,引申为安静恬适,自得无哀号之意。屯屯,淳朴忠厚。屯之意以易经屯卦解之最确。《易》:屯,震下坎上。即云雷屯之象,雷在下雨在上,乾、坤之后第三卦。《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彖》: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这是万物将生未生之前酝酿混沌的状态。这是老子追求的玄德之象。
以德篇两章的内容看,与本章对玄德的基本内容的定义是一致的,这种重复并非没有意义,正是说明老子对玄德本质的定义是确定、一致、恒定的,说明这三句话是玄德的核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要求统治者、领导者,克制占有欲,克制权力欲,克制面子欲。这是玄德之为“玄”的原因所在。
那么,本章对于玄德有没有增加新的内容呢?显然,本章的前六句话是深入理解玄德之用的钥匙。实际上,道篇的第8、9、10章从意思上看,是连贯的。第8章讲到上善若水,第9章讲到天之道,本章则落在玄德,可以说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此展现无遗。这六句反问的话,就是在给“玄德”之人指出具体的反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