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别不确定性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市场对买菜App的需求量挺大,产品经理大鹏给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
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在过去3年内稳步提升,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到来,上半年生鲜到家服务一度成为人们的刚需,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发展。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对日常蔬菜等生鲜需求量大,随着95后步入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方便快捷的移动端“买菜”必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预测报告可知,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鲜电商市场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交易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4658.1亿元,同比增长27.92%。随着生鲜电商行业逐渐成熟,以及人们网购生鲜的习惯逐渐养成,预计未来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继续增长。如图2-2所示。
图2-2 2016-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交易规模统计情况
从渗透率上来分析,目前中国生鲜电商渗透率较低,但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1年渗透率达7.91%。随着人们网上生鲜购物习惯逐渐养成,未来渗透率将持续增长。如图2-3所示。
图2-3 2016-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渗透率统计情况
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生鲜电商行业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同时,随着年轻一代网购消费的偏好,预计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速扩大。生鲜电商发展前景向好,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入局,行业竞争激烈。
疫情也成了推动生鲜配送行业的催化剂,疫情期间消费者“线上下单―快速配送到家”消费习惯的逐步养成,对于积极建设线上线下全场景的新零售龙头,有望持续抢占市场份额。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活跃用户数和行业渗透率也在逐年提升。用户分布从一线城市向外扩展,可见大众正逐渐接受线上购买生鲜的观念。随着生鲜电商模式的成熟,生鲜电商将成为能够满足日常高频刚需的产品,线上购买生鲜将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些对于我们团队来说,都是外部环境的大好,但是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不少。
从买菜相关App的公司注册数量,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鲜电商企业不断增长。2020年新注册生鲜企业4776家,同比增长34.8%。预计2022年生鲜电商新注册企业5641家。如图2-4所示。
图2-4 2017-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相关企业注册量趋势预测图
不仅如此,巨头布局抢占市场,初创公司加速涌入,我国生鲜电商企业大量涌现,创新模式多样,目前生鲜电商行业玩家可分为四类,电商超市、垂直电商、O2O及产业电商。如表2-2所示。
表2-2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玩家
可以看到,巨头也没有放过一块市场。
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的团队,我们的优势在于:
(1)之前给甲方做商城App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我们比一般的公司更有优势,因为我们更清楚用户想要什么,而且我们公司有专门的用户体验部门和专业的用户体验设备,可以邀请用户参与试用体验。
(2)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早已掌握生鲜行业上下游的资源,比起新的竞争对手来说,能更快地整合资源。
(3)比起巨头,我们是单独运营的公司,没有其他传统巨头的约束,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
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我们觉得,在VUCA时代的大环境下面,我们也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渠道触达用户,我们的用户是否需要我们的买菜App。这件事情,我们只有找到咨询顾问马丁,让他给我们出谋划策。
(二)管理不确定性
马丁扶了扶眼镜,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方法,商业模式画布如表2-3所示。
表2-3 商业模式画布
我们经过马丁给我们讲解完之后,团队就实际操练起来:
结合市场调查与研读研究报告《Mob研究院: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洞察报告》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主要用户是35~45岁的已婚人士,其中男女比例1:1。主要存在于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与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等),月收入情况主要集中在3K~10K 的都市白领,学历上以本科学生居多,占比50%。
所以,生成了我们的用户画像:35~44岁的宝爸宝妈,本科学历,居住于一二线城市,中等偏上水平收入。
就这样,确认了我们的用户,我们先将用户画像填入客户细分中。如表2-4所示。
表2-4 用户画像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和确定价值主张,为了让我们的理念更好地传达给用户,我们有了这样的价值主张:只为成为你的菜。这样的表达一语双关,既表达了我们想为用户提供他们心中想要的菜品,又表达了我们想成为用户心中最好的买菜App。
于是,价值主张便生成了表2-5。
表2-5 价值主张
渠道通路是我们的核心,我们通过什么渠道触达用户呢?
这里团队分析得出,我们可以利用多年做商城的资源优势,给用户发短信邀请第一批用户,短信内容里,我们可以给用户发优惠券和免邮券,让用户试用,他们如果感觉使用体验不错,第一步就成功了。
于是,我们得到了渠道通路,如表2-6所示。
表2-6 渠道通路
依据这种方法,我们不断进行思考和填空,我们终于把商业模式想清楚了,并填写表2-7。
表2-7 商业模式
(1)客户细分:我们的客户/用户是35~44岁的宝爸宝妈,本科学历,居住于一二线城市,中等偏上水平收入。
(2)价值主张:我们的价值主张是“只为成为你的菜”。
(3)渠道通路:我们通过短信触我们的客户,通过使用优惠券和免邮券吸引他们下单。
(4)客户关系:我们与客户/用户是供求关系,客户/用户需要采买,我们通过供应商给他们提供优质新鲜的菜品。
(5)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商品的差价给我们带来收入,差价=最终成交价-菜的成本价。
(6)核心资源:因为我们公司之前就有积累上下游供应商资源,外送团队和用户,所以这是我们能做成这件事的核心资源。
(7)关键业务:我们在这一阶段的关键业务始终围绕打通买菜环节各供应链,把优质的菜品快速送到百姓家,所是我们的业务核心要围绕供应链和外送展开。
(8)重要合作:因为关键业务是供应链和外送,所以供应商和外送团队就是我们做好这个买菜App的重要合作伙伴。
(9)成本结构:团队的工资、房租、水电、网络服务器,还包括外送团队的成本,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成本是菜的折损成本。
当我们团队把这些商业模式都想清楚之后,我们觉得这件事是可以干成的,我们带着这个结论向公司老板张大牛汇报。
张总觉得我们已经识别到普遍的不确定性了,接下来我们应当把识别出来的不确定性控制起来。
(三)控制不确定性
如果要控制这些识别到的风险,我们需要看到,这份商业模式画布里面会隐藏哪些风险?
1.不确定性商业的风险
从商业模式画布中的关键业务出发,这两个关键业务是我们需要控制风险的关键:
一是打通买菜的各个环节,这里不仅是能够送菜就行,菜品的质量是生鲜的生命线,我们如何保证菜品的质量呢?如果菜的品质不好,比如虾等鲜活菜品送到用户手里已经死了,会带来口碑崩坏,甚至用户投诉退款,这时候怎么办?
二是如何保证外送员的及时性?如果送达不及时,到预定时间点,用户需要做饭,菜还没送到怎么办?
就这两个关键问题,我们团队开始讨论了,大家各抒己见,但是这两个问题的源头是供应商和外送团队的问题:
(1)我们应该在同类菜品上,多找一些供应商,方便我们选择优质的供应商,而不是一味地选择低价的供应商,同时加入对供应商制定淘汰制度,方便我们淘汰低质量的供应商。
(2)我们在外送团队上,应该有一些人员储备,并对外送员进行考核,淘汰那些不合格的外送员。
2.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审视商业模式
因为市场环境会发生变化,希望我们的商业模式也能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积极应对不确定的商业环境。
3.关注竞争对手的成长
对于是使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我们用一样商业模式,还是有更先进的商业模式?
4. 应急成本
在我们的成本里面加入10%的应急成本,来应对未知的问题,即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的问题。
马丁希望我们能够快速迭代,快速交付项目成果,以便我们能够更快响应变化。他希望我们能尽快立项。
于是,我们带着马丁和领导的期望,开始做接下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