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浪费的识别与改善

8.2.1 浪费的理解

日文中“muda”是浪费的意思,但是它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工作是由一系列的流程或步骤构成的,把多种投入或原材料变成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每一个流程都要为产品创造附加价值,然后将产品送往下一流程。每个流程里的资源,不管是人还是机器,都只要创造附加价值和不创造附加价值两种状态,浪费是指不能创造附加价值的所有行为。例如:工人注视一部正在运行的自动机床,这个过程中只有机床创造附加价值,而工人不管他多么专心、多么富有感情地注视着机床,都不创造任何附加价值。

(1)生产过剩的浪费

生产过剩不仅产生更多的问题,也隐藏问题的根本原因。若出现剩余人力或机器,即使不需要多生产,也利用这些剩余能力生产毫无必要的产品。

表8-5 生产过剩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 要求设备的运转率高

​ 不能停止生产线

​ 未及时换型

​ 大批量生产

​ 机器速度快

​ 先堆积后搬运

​ 出现长期库存

​ 妨碍物流

​ 问题被隐藏

​ 顾客为中心的弹性生产系统

​ 一个流生产

​ 看板拉动生产

​ 小批量、少人化的作业方式

​ 均衡化生产

​ 快速换模改善

(2)库存的浪费

库存不仅包括材料、零件、组装品等工厂里的所有物品,还包括仓库和流程过程的在产品。这些库存不会产生任务附加价值,反而增加了营运成本。

表8-6 库存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库存必须有

剩余空间多

因换型没办法

没有设备故障时预前制作

需要场地及仓库管理人员

利息压力越来越大

长期库存报废越来越多

需要电算系统管理

对于库存的意识革命

效率改善

均衡化生产

看板拉动生产

管理看板的增加

快速换模改善

(3)不合格品的浪费

不合格品干扰了生产,也需要昂贵的返工费用。通常这些不合格品需要返工、返修、报废、降级等措施,这些措施是资源及设备极大的浪费。

表8-7 不合格品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作业不够标准化 (节奏化)

不做自互检

新入员工训练不够

作业疏忽 (闲谈、代替作业)

员工努力度不够

导致庞大的损失(破产)

作业者的士气低落

发生许多连续性的浪费

检查人员增加

自动化,标准作业

缺陷预防,防错装置

三自三检

4M变更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

供应商质量管理

(4)动作的浪费

任何不能直接创造附加价值的动作,都没有生产力。例如:频繁地弯腰、大幅度转身、重复作业、需要花长时间的辨认或确认等。

表8-8 动作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作业者感觉不到动作不便

作业工位布置不合理

违背动作经济的原则

工作方法未进行标准化

减弱劳动欲望

感到疲劳

改取部品和使用多样工具

由作业的不安定而发生不良

精益布局

工位分析设计

动作分析改善

线边物料设计

物流配送优化

标准化操作

(5)加工的浪费

加工是指对一个工件或一条信息进行有目的性的改变。在加工过程中,不当的技术或设计、过度加工、去除毛边、精细作业等都会造成加工作业本身的浪费。

表8-9 加工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提高不必要加工的精度

顾客的真正需求没有定义清除

产品/过程过度设计

工艺更改未跟上产品更改

没有必要的冲压及去毛刺

万一需要的想法

不能节减材料费

人员的大量投入

需要熟练工

不良发生的多

品质保证制度的确立

加工检验的适度化

工艺分析、改进

工具改善与自动化

标准作业的彻底性

工程设计合理化

(6)等待的浪费

等待的浪费发生在作业员双手空闲的时候,包含人员、工序、作业、信息、流程之间的闲置。

表8-10 等待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工作不均衡

设备维护不足/非计划停机

换线/作业准备时间长

上游质量问题

不可靠的供应商

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差异

得做延长作业

人件费上升

作业者之间产生不满

生产不均衡

采用均衡化生产

一个流生产

采取防错措施(质量预防)

加强设备保养(设备预防)

人员技能培养

物料齐套控制

(7)搬运的浪费

搬运是工厂营运的一个主要部分,但是移动这些材料或产品,并不能产生附加价值。在搬运过程中,会经常发生物品损坏。

表8-11 搬运的浪费识别与改善对策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改善的对策

区域、工序、岗位布局不合理

物流区域、线路规划缺失

缺少地址系统

重复检验

日常现场整理、目视化不好

没有PFEP计划

需要运输工及运输设备

忙碌的搬运作业隐藏浪费

磕伤、划伤等质量问题发生

滋生浪费的场地

精益布局

生产流程优化

能熟练化、立式作业

成套配送方式

物流配送优化

标准容器

8.2.2 浪费的识别

​ 发现浪费的态度:

​ 浪费到处都有。

​ 在现场,问题堆积如山。

​ 当前的作业就是最坏的作业。

​ 作业者的行动中70%是浪费的。

​ 最忙的人具有最多的浪费。

​ 堆积的部品肯定是浪费。

​ 不动弹就是浪费。

​ 被放在地上的也导致浪费

​ 发现浪费的重点:三现原则

所谓“三现”,指的是现场、现物、现实,就是说当发生问题的时候,管理者要快速到“现场”去,亲眼确认“现物”,认真探究“现实”,并据此提出和落实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所以,我们要求员工一定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并且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客户企业的管理者。

​ 发现浪费的方式:大野耐一圈

前任北美地区丰田汽车(Toyota)制造公司总裁箕浦照幸,在丰田最早受到的教育之一是站在一个圆圈里。某天早上箕浦照幸进入工厂,就被主管要求:“站到那个圆圈里观察作业流程和思考。”至于要看什么,则毫无交代。就这样,箕浦照幸在圈圈里连续站了8个小时。晚餐时刻,主管回来了,问他看到了什么?“流程中有太多的问题……”,箕浦回答。

这位在工厂地板画圈圈的主管,正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前丰田汽车副社长大野耐一,而这个圈圈,也因此名为“大野耐一圈”,是丰田实践现场主义最著名的表征。大野耐一认为,如果不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解决问题与做出改善。

表8-12 大野耐一圈的应用步骤

序号

步骤

内容

1

活动说明

(5分钟)

1.主持人集合整队,对“大野耐一圈”进行简单介绍,对活动规则进行说明“不准走出圈外去进行观察”

2.主持人选择观察者站立位置,并用粉笔在地上划直径约0.5米的圆圈(圆圈也可用其他方式代替),要求观察者站入圈内,一人站在一个圈内

2

寻找问题

(15分钟)

观察者站在圆圈内,寻找浪费、6S、不符合标准或不安全问题……并做记录

3

问题点汇总

(5分钟)

主持人集合观察者,汇总每个观察者所发现的问题点,要求每个观察者至少选择一项立即进行改善

4

立即整改

(20分钟)

观察者对选定的立即改善事项进行整改,对改善前后进行拍照交给主持人

5

活动总结

(5分钟)

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其他未立即改善的事项规定完成日期

8.2.3 浪费的改善

关于浪费的改善,班组长可以应用本书介绍的精益工具,如线平衡改善、动作改善、ECRS改善、价值流改善等。更重要的是,班组长需要具备改善的思维。

表8-13 现场浪费点检表

分类

浪费改善点

点检结果

具体措施

等待的浪费

1

由于前工序零件尚未到达或短缺,造成无法进行加工

 

2

机械自动加工,操作员只能在旁边等待

 

 

3

计划安排不当

 

 

4

监督者不得不等待某些信息才能做决策

 

 

5

操作是没有任何价值

 

 

6

等待能否做其他事情

 

 

7

是否标准化工作

 

 

8

拉动系统是否存在

 

 

9

工序之间是否有缓冲?数据是否正确

 

 

10

看板计算是否正确

 

 

11

传递时间是否变化很大

 

 

搬运的浪费

1

零件、工具等,是否可以尽量放置于近处

 

 

2

物品及工具等是否整齐放置

 

 

3

物品及工具等放置场所的位置与顺序恰当吗

 

 

4

物品箱是否整理过

 

 

5

物品箱的大小是否合适(过大、太小),可否斜置或重叠

 

 

6

机器与机器间的距离可以缩短吗

 

 

7

物品架、工具架能够置于最近处吗

 

 

8

能否使用自动落下之零件供给箱

 

 

9

物品之标示是否明确

 

 

10

设备配置是否浪费体力或不合理

 

 

11

机器保养检核表确实执行了吗

 

 

12

能够缩短运搬距离吗

 

 

13

可以利用输送带吗

 

 

14

可以利用重力吗(溜滑梯)

 

 

15

一次运搬量可以增加吗(安全限制下)

 

 

16

较重物品是否利用台车等来搬运

 

 

17

物品的流程曾做过整体检讨(是否最短最顺畅)

 

 

18

能否使用特殊进给匣装置(螺丝振动排列)

 

 

19

是否可混载生产或运搬

 

 

20

是否有逆流或连续来回之工程存在

 

 

21

包装是否恰当

 

 

22

是否可不必通过人力使物品移动

 

 

23

使用的工具是否能吊着使用呢

 

 

不合格品浪费

1

操作工具的配置适当吗

 

 

2

押式钮、柄等物的操作方式是否顺手

 

 

3

有没有容易混淆的标示板

 

 

4

容易操作错误的机械,是否有防错装置

 

 

5

容易发生作业错误之机械工具等,是否有预防策

 

 

6

次品率是多少

 

 

7

是否有引起次品的共同原因

 

 

8

库存里是否隐藏了次品

 

 

9

机器、工具、技术是否有问题

 

 

10

标准化工作是否被遵守

 

 

11

次品是由准确的依据还是凭感觉来决定

 

 

动作的浪费

1

动作不能删除吗

 

 

2

能够缩短移动距离吗

 

 

3

可否以双手或手脚同时动作

 

 

4

以双手动作是相反方向或是相对方向来进行呢

 

 

5

由腕到手,或由手到指头,能够顺利达成工作

 

 

6

重的东西或抗力大的东西是否使用机械化

 

 

7

动作圆滑顺畅吗?是否有急促激烈的方向变更

 

 

8

有利用惯性动作吗

 

 

9

有妨害动作的障碍物

 

 

10

非得使用手以外的身体部位才能进行作业吗

 

 

11

以手握持物品,可否代之以机械或模治具

 

 

12

作业有节奏感吗

 

 

13

工具尽可能共通使用(标准化)

 

 

14

两种以上的工具,可被归纳成一种吗

 

 

15

装配、插下能够简单快速吗

 

 

16

需要用力的手把把柄等的握把与手接触面积可否加大

 

 

17

能否使用自动化工具(电动螺丝起子)

 

 

18

工作是否标准化

 

 

19

是否进行了岗位交叉培训

 

 

20

换手是否必要

 

 

加工的浪费

1

不要进行无效益的检查

 

 

2

检查基准明确吗

 

 

3

此工序或零件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4

工序设计是否不合理

 

 

5

机器或工序的产能是否合适

 

 

6

零件的规格是否合要求

 

 

库存的浪费

1

其他地方也排队吗

 

 

2

废品库存不良是多少

 

 

3

工序产能怎么样

 

 

4

是否缺少合理的缓冲

 

 

5

是否标准化操作

 

 

6

是否对单件流没信心

 

 

7

生产工序、机器、工具或系统是否存在很大差异

 

 

生产过剩浪费

1

生产速度是否快于或慢于节拍时间

 

 

2

是否有库存排队等待加工

 

 

3

是否缺少单件流动或小批量流动

 

 

4

材料的放置能否改进

 

 

5

进度安排是否基于进度

 

 

6

是否缺少拉动系统

 

 

7

节拍时间是不是错了

 

 

表8-14 浪费改善报告

一、改善目的

1.减少动作浪费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现况及问题点

HDGD1001产品需求数量大,每套包装盒需要粘贴标签,占用组装该产品四分之一的时间

三、主要改善内容

改善前:外包装粘贴单个标签需要4秒

改善后:外包装到厂前,将标签打印至盒上,不需再次粘贴

四、改善效果

单个产品贴标签需要4秒,按照2019年该产品产量25万件,共计使用贴标签时间4×250000=1000000=277小时,按照员工计时工资12.5元核算,277×12.5=3472元。标签节约25万个,单个标签价格0.05元,共计节约250000×0.05=12500元。预计共节约3472+12500=15972元

五、改善感想

每一个小小的节约累积在一起就会有大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