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企业谈及项目管理,一定是希望项目全生命周期贯通,而通常企业在项目全过程中,传统的项目制企业,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主要环节或专业来形成企业组织架构,由于销售环节、项目管理环节、运维管理环节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后续环节认为前序环节“挖了坑”,项目经理认为销售经理为了签单不顾工程难度和利润,运维经理认为施工经理为了降低成本在基础工程和材料上降低标准,移交后就开始维修更换,也是由于项目全过程的脱节导致企业整体项目风险难控、利润难保。企业回归到商业本质上,就是要追求项目全生命周期整体经营效益最大化,制约的关键瓶颈是组织间的目标不统一、协调难度大,同时,由于项目制企业不断开新项目,导致管理人才资源不足,工程现场条件相对总部机关相对艰苦,基层活力难以充分调动起来,这都是直接导致项目制企业项目效益的提升。平台型项目组织是一种创新的项目组织形式,与传统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主要环节或专业来形成企业组织架构不同,平台型项目组织更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整体来形成项目团队,主要有如下的特点:1)组织形式中心化项目的定义是端到端的,项目团队的组织以客户的目标为中心,项目范围从传统的合同签署后的实施团队,延伸到从商机到收款到运营的完整过程,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发现客户商机与需求,到最终交付所有的成果(包括运维)的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工作形成项目团队,传统组织中销售、项目(八大员)、运维人员等组成项目团队这样的虚拟组织,项目总经理(PGM)负责从商机到收款到运营的完整过程,所有项目上的人员就本项目向PGM汇报,直接受项目(总)经理的管理,因此,管理更扁平,沟通效率更高。
2)工作任务角色化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特征和专业特征划分承担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色,个体可以基于自身专业能力灵活参与项目。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活动的业务特征和专业特征划分角色而不是固定的岗位。细化角色,更好的体现专业分工,更好的让不同专业能力的个体参与到项目中,发挥个体能力。基于个体能力与项目的时间情况灵活参与项目,一人可以承担一个项目的多个角色,施工现场经理也可以销售项目;一人可以承担多个项目的同一角色,技能单一,就在多个项目上专注一事;一人可以承担多个项目的多个角色,点线结合,人尽其用。“项目”工作任务角色化,按照角色对应人员,而不是传统的岗位职位,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能灵活发挥个体的专业能力,也能充分调用/复用公司的资源。
3)业务流程数据化项目团队整个项目全过程的运作是基于数据驱动,销售发现商机,将商机的关键状态记入系统,系统按照商机的成熟度模型对数据进行判断,在成熟度满足条件后,驱动对设计、工程、报价等环节的工作,系统匹配推荐的资源担任相应角色,获得审批后锁定资源分配任务,相应角色按照按照商机中客户的信息、商机项目的信息进行方案设计、投资预算、成本分析,逐步形成方案与报价,系统提示商务条款的风险敦促销售人员解决,随着项目赢率的不断上升,财务资金准备、供应链材料准备;合同按照审批环节流转,合同关键内容形成项目工作模板,项目经理调整项目总体计划后分发,项目计划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现场质量信息在后台进行监控,施工报量与后台BIM量进行比对揭示风险,工程验评后自动驱动发票、收款
4)运作激励市场化平台型项目组织中人员选择原则,按照主动(自主、双向、竞争)和被动(公司指派)两种方式,企业根据项目的类型、项目的规模,确定PGM、销售主导者、实施主导者的资格要求并确定核心人员,再由核心人员招募团队成员。通过多角色的平台型项目管理模式,激发每个角色的活力,让团队每个成员在共同的“利益分享”激励机制自主协同与自我管理。按照项目工作任务各角色的专业复杂程度、工作难度、承担压力风险、业务价值等设定贡献比例,所有角色承担者以项目向公司承诺的最终超额利润的分享为激励目标。运作激励市场化实现个体、团队、企业在统一目标(项目超额利润)下的共赢。
平台型项目组织方式,前方一线以项目总经理为核心推进项目全过程,后台采购、财务、人力等赋能部门应为每个平台型组织确定一位专员(business partner)对口支持项目,业务流程数据化确保后台风险、合规、质量等监管部门能在线监控业务全过程,及时帮助一线解决问题与风险,真正实现“一线呼唤炮火”。
平台型项目组织方式,能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响应客户需求,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利于企业的资源,并让个体因为能分享到企业经营利润后迸发出工作激情。平台型项目组织中,基于共同目标下,协同与管理变得更简单,原来需要通过制度流程来约束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平台型项目组织方式绝对不是简单的将项目全生命周期工作与责任下放到项目团队,为了赋能一线团队并监管风险,反而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精细、科学、高效。例如更加合理的人员能力与资格资质评价、更加科学的财务成本实时归集与更加精细的分摊、企业总部与项目部的责权划分、绩效分配机制的合理性和及时性、项目资源进入与退出的规则,此外,合同风险机制、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的流程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尽可能简化。更多更大更灵活的权限与管理幅度,形成对资源调度的垄断,其中的工作分配、利益分配,需要更明确的红线进行管理,也需要在人员选择、分包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设计防腐机制,并通过数据平台进行问题隐患预警。最后,信息系统成为对平台型项目管理的关键支撑,其流程的贯通、架构的柔性,以及各类角色的授权和信息赋能、资源的共享、信息在移动端的实时呈现,都是平台型项目组织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