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的拷问:运营便利店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迈入零售行业,对天天智慧的董事长吴勇智来说纯属巧合。准确地说,吴勇智是房地产行业出身,尤为擅长做策划。27岁时,他已任地产公司总经理一职,在河北省邢台做地产项目,堪称青年才俊。此后,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这家地产公司收购了当地的一家零售企业,这便是天天智慧的前身。

2016年初,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并不看好的吴勇智选择转行,开始全面掌舵天天智慧。之所以做这个选择,他当时的思考是:自己的学历不高,资源也少,得找一个别人看不上的事儿做。那时,他已经在高大上的房地产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进入当时尚且以草根运营者为主的零售业,无论视野、思维还是管理经验,都有起码的比较优势。

事实证明,零售业的运营并不是他想象得那么简单。吴勇智接手时,公司在邢台除了有100多家直营的连锁便利店,还有6家超市和一个经销代理企业,后两项业务每年合计有2亿多元的营收。吴勇智一拍脑袋全砍了。在房地产行业浸淫多年,他对资本非常敏感,只想着快速融到一笔钱,先把公司的资金窟窿补上。如今回想,他坦承当初的“出发点有问题”。出售部分业务加上自己想办法融资,吴勇智共凑了5000万元,接下来开始扩张——进入新的城市,开更多的便利店且以直营为主。

很快,吴勇智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低估了这个行业的复杂程度和需要的时间。”他突然发现自己甚至还不知道要管理好一个便利店,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意识到这一点,天天智慧及时刹车,开始回归业务本质,这么一折腾,白白浪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吴勇智在新行业中的第一次出击铩羽而归。看来,房地产思维直接照搬到零售业并不好用,他开始进入深入钻研期。

随着深入了解,吴勇智发现,7-11对国内便利店的影响太大了。正为因如此,大多数经营便利店的企业会效仿7-11,采取垂直下沉的方法来扩张。也就是从上往下一级一级走,先在“北上广深”开店,自认为已无法在这一层扩张时,就往省会城市下沉,之后是地级市、县级市。但是,7-11兴起于日本,而日本市场和中国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购买力的角度看,日本是橄榄型结构,收入和购买力相对均衡。因而当7-11在日本垂直下沉时,无需对商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只需要考虑特别区域的需求差异即可,比如位于医院周边的店和位于学校旁边的店,商品需求品类上有所不同。但在中国,不同层级的市场购买力差距太大。这意味着市场每下沉一级,整个商品结构都要推倒重来。

因此,吴勇智判断,在中国,真正想做有规模的连锁便利店采用垂直下沉的方法并不可取。但是,单一城市又无法支撑企业更大的发展,怎么办?他琢磨出的解决方案是:平行复制。换言之,就是横着走,只在购买力相似的市场去复制。正是遵循这个思路,天天智慧从根据地河北邢台出发,相继拓展到河北的衡水、廊坊、沧州、燕郊,以及天津的武清,主打地级市,确保复制的成功率。

除了扩张模式从垂直下沉转为平衡复制,天天智慧还彻底扭转了以往以直营为主的风格,这是因为经过思考,吴勇智认为,直营的管理边界几乎无法跨越。天天智慧未来规划要开成千上万家店面,这对组织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战。所以,天天智慧现在的操作方式是,每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先做20家直营模板店。这些店通常会选择在火车站、大学旁边等发展前景好,同时风险大的位置。当直营店全部开张后,更深入的社区店则全部采取加盟模式。

现在,吴勇智可以回答早期没想明白的问题了——管理好一个便利店,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一是稳定的供应链;二是强大的软件系统;三是人才梯队及对基层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能力。”他说,“这是最基本的三点。”因为最初方向性错误浪费了一些时间,直到2019年,天天智慧才把软件系统全部搭建好,并在入驻的所有城市建设自己的团队,开出直营模板店。到2020年,又把每个区域的招商说明会做成标准化的流程体系。如今,凡是在已经进入的城市,天天智慧都做到当地便利店行业中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