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中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很难分得出有什么差异,基本上都是把“马甲”换来换去,但本质几乎一样。这和饮料、休闲食品、乳制品等行业截然不同,那些行业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很高,不同品牌之间也容易挖掘出独特点。比如饮料行业中的功能饮料,相对其他饮料品类来说产品同质化程度稍高一些,即便这样,也冒出了日加满、东鹏特饮、乐虎、黑卡6小时、体质能量、能量帝、脉动炽能量等诸多与领头羊红牛不同的产品,包括添加原料、口感、包装形式、品牌形象等。至于其他的饮料品类,果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及植物饮料等,产品五花八门。
差异化程度更突出的则属休闲食品行业,其品类繁多,如糖果、蜜饯、果干、巧克力、坚果、调味品、饼干、蛋糕、面包、豆干、卤制品等,东西多得简直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论是概念还是内容、形式,不同的品牌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调味品行业呢?所有的味精品牌,其产品几乎一样,而且大部分的品牌味精都是从阜丰、梅花和伊品这三家企业购买原料味精分包的。
在酱油行业中,所有的老抽、生抽及鲜味酱油,各个品类中的产品大同小异;食醋更是如此,在货架上看到各个品牌出品的陈醋、老陈醋、香醋、白醋、米醋等,除了产品的外包装,其他根本分不出不同产品的差异到底在哪里,这也就是整个食醋行业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调味品行业中差异化程度稍高的,应该是调味酱、调味汁、调味粉及酱腌菜几个品类,因其具有较高的复合化程度,添加的原料类别较多,再加上部分食材种类差异大,所以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如果就某一部分具体品类而言,如沙拉酱、鲜味汁、酸辣汁、排骨粉、榨菜等,则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就要小很多了。
为什么调味品会存在同质化程度高的现象呢?这与调味品的消费属性有关。相对其他食品来说,调味品并非是直接食用的产品,而是一种烹饪的原料或者配餐的佐料,其最终的价值是通过和菜品的混合及烹饪方式实现的。为了使一道菜不管用哪一个品牌的产品都能烹饪出相似的风味,那就要求同一品类要具有相同的使用属性,如果不同品牌在同一品类上的差异过大,消费者用它来烹饪菜肴难度就大了。比如老抽品类的通用功能就是给菜肴上色,使红烧类的菜看起来诱人可口,如果有的老抽是辣味,有的老抽是酸味,还有的老抽是麻辣味,那还让消费者怎么做菜?
调味品是否就只能是这种同质化的状况呢?有没有办法来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呢?笔者通过总结,提炼出以下几种路径以供调味品企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