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与在香港上市的中盛粮油无关),总投资 2.43 亿元,年生产食用植物油能力10万吨,在2009年年底完成二期项目后新增产能13万吨,计划在2013年完成的三期项目还将新增14万吨的产能。中盛2008年的食用油销量是8万吨,其中小包装食用油3万多吨。中盛的营销网络以福建为中心,向外渗透、辐射到江西、浙江、广东及香港、台湾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中盛产品规划如表7-1所示。
是否含棕榈油 |
品牌 |
产品 |
配方 |
是否转基因 |
规格 |
价位 (元) |
换算成5L的价格(元) |
否 |
盛洲 |
玉米食用调和油 |
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 |
非转转基因 |
5L |
58.9 |
|
4L |
48.9 |
61.1 | |||||
食用调和油 |
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 |
非转转基因 |
5L |
55.9 |
| ||
第2代精选食用调和油 |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 |
转基因 |
5L |
47.9 |
| ||
4L |
37.2 |
46.5 | |||||
含棕榈油或不含棕榈油 |
回家真好 |
食用调和油 |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
转基因 |
5L |
44.9 |
|
4L |
37.9 |
47.4 | |||||
是 |
吉多利 |
食用调和油 |
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 |
转基因 |
5L |
38.5 |
|
中盛的产品线将含棕榈油品牌与不含棕榈油品牌做出区分。不含棕榈油的是高端品牌“盛洲”,含棕榈油、不含棕榈油产品都有中端品牌“回家真好”,含棕榈油的低端品牌“吉多利”。中盛产品多是4L规格,其实,4L规格换算成5L后价格并不低。
中盛的产品线也有缺陷,缺乏一个核心产品。中盛原本想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于2006年4月全面上市“盛洲”非转基因食用油,打算将其打造成“中国非转基因食用油第一品牌”,但是成本高、售价高没法做大。中盛以为玉米油好卖又推出了玉米调和油,结果也不成功,最后只好推出了转基因的第2代调和油。有意思的是玉米调和油和第2代调和油的配方都含橄榄油,但却不在产品名称中体现出来。福建的花生油和花生调和油占很大的市场,可盛洲并没有推出花生调和油产品。
2009年笔者在厦门走访市场,看到中盛在各个重要超市普遍投入货架集中陈列、特价堆头、食用调和油288ml加量装、玉米调和油捆500ml玉米油等。中盛同时注重县级市场开发。在宁德某县城,一条街走过去,可以看到六、七处盛洲的超市户外广告或粮油店的门头广告,进店率很高,陈列做得也不错。
盛洲2011年投入3785万元电视广告费用(刊例价),仅次于金龙鱼高于福临门,排在调和油品类的第二位。盛洲主要投放福州、南昌和合肥三个城市,以卫视为主,也有少量央视广告。不过,2012年上半年,盛洲仅在福州和南昌投入了364万元电视广告费用(刊例价)。
中盛长期关注公益活动,于2008年5月设立“中国扶贫基金会-盛洲爱心基金”,主要用于“母婴平安120行动”。盛洲于2008年捐款100万元,2009年再次捐款120万元,并承诺于5年内捐赠总额不少于600万元。盛洲同期开展“买一瓶盛洲油,捐赠十分钱”的公益活动。十几年来,中盛集团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会、机构及个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物)1600多万元。
当地政府也对中盛这样的当地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说,某次厦门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小包装食用油,某外地厂家特别把出厂价格降低十几元,经销商也让利了几元钱,以亏本的价格参与投标,但还是没能投上,政府把采购订单给了中盛。
中盛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在搞“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目前主要是40万亩的花生、玉米和油菜籽种植基地,未来五年还准备建设13万亩的茶籽油种植基地。中盛自称将自行解决95%的原料来源,对于以进口豆油和进口棕榈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现状,这个目标基本不可能实现,更多的是宣传上的效果。
综上所述,厦门中盛上做央视投放、下搞县城开发,规划产能倍增、还能在公益上大把投钱,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区域性品牌能够崛起,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地方政府出于粮食安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考虑对地方厂家予以支持,当地消费者对当地品牌有一定的感情支持,地方厂家能推出一些区域针对性很强的产品,等等。